下午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课《青蛙写诗》,特级教师史春妍的课。虽然是半路开始听的,仍然学到了不少东西,产生了很多思考。我们进会场时,正赶上史老师在纠正孩子们的读书问题。这班孩子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崩的,可能是平时老师为了让孩子多认字形,要求点读的结果。而史老师希望孩子们能读出文章语句的情感,所以费时不少。其间,她不厌其烦地说“词语要连着读”。当时我就在思考,要想解决低年级一字一崩,俩字一停的现象有两种管用的方法,一种是范读(教读),一种是熟读。不知道特级教师会用哪一种方法呢?有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其他方法?不过后来史老师还是采用了教读的方法去指导读书。其实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让我有点小小的窃喜。
接下来,史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完整的低年级课文学习指导。在整个过程中,她特别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她强调每个孩子都要说完整的话。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一、问题引领,练习说话。
熟读课文以后,史老师用一个问题引领学生在练习说话的同时总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青蛙要写诗,谁来帮它了?她要求学生用“谁、谁和谁来给青蛙帮忙”,或“来帮忙的朋友有谁、有谁,还有谁”来练习。这样的设计一举两得,非常巧妙。
二、教法多样,有趣学习。
她以“他们是怎么帮忙的?”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课文学习环节。第一小节让孩子们学学小蝌蚪怎么游,让孩子边做动作边记语言,为后面背诵课文打基础。第二小节猜猜泡泡会怎么来到青蛙面前?学生有的说冒,有的说升。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动脑思考。第三小节抓住串字的字形进行字理教学,在趣味猜想中学会生字,真是好办法。然后史老师提出问题,水珠为什么用“串”呢?让学生注意到水珠数量多,为后面认识省略号做铺垫。
三、实践反馈,拓展延伸。
三个小节学完,史老师设计了一个动手贴图的小游戏,指名学生上台把小动物和相应的标点符号贴在一起,考量学生是否学会课文,是否认识三个标点符号。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评价和反馈。然后出示去掉标点符号的第四小节,让学生上台把逗号、句号、省略号贴在相应的位置,再范读让学生感悟每个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不同,再指名读齐读。
四、写字指导,强调习惯。
最后在课堂上了“下”、“雨”两个字。史老师在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字中共同的笔顺,再讲这个笔顺拿出来单独指导。写的时候要求孩子们调整坐姿,强调握笔姿势,在书上先描再写。整个写字指导让孩子们觉得写字是很神圣的事情。
一节课听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精彩的课堂包含了精彩的课堂呈现,更包含了教师多年的教学基本功。正如我男神所说:被一节课要一天或更短的时间,但备好一节课,他用了一辈子。我们经常说拿到一篇低年级的课文感觉没什么可教的,但细读文本后会发现,这些儿歌童谣一点也不简单。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理解文本的能力,语感的能力和将知识点转化为课堂教学重点的能力……无论是低年级的短文长教还是高年级的长文短教,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