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贤德,不要太在意外表。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能倾尽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要讲信用;做到这些,虽然说是自己没有学习什么文化,我却一定认为已经学得上道了。”
记:这篇应该是被后世误读的篇章之一。看过几版注解,都有不同。主要是在对“贤贤易色”的解释上。有的解释“看重品德而不以女色为重”,南怀瑾老师解释说“看到学问好的人就肃然起敬,态度自然随之而转”。这些我个人都是斗胆不太同意的。综合几种解释,结合下文,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重视贤德,不必太在乎表面”。第一个贤是作动词没错,第二个贤是名词,解释成贤德。这个色,我认为是表面。易应该是轻视,不重视。这样才跟下文接得通。下面是解释这个“贤贤易色”。
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父母养育之恩,孝敬侍奉父母是天经地义。无论从感情和恩义方面来讲都应竭尽全力。第二,侍奉父母到竭尽全力的程度就可。要用心而不需要矫饰。也就是说不要做表面文章,做给人看。你竭尽全力问心无愧就好了。
事君,能致其身。有的翻译能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理解略有文句的不同,我觉得是能倾尽自己的生命,耗尽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许有人觉得这里提出“事君”,君主专制的奴才思想太重。其实孔子的时代就是君主时代,国家之兴衰是取决于是否有圣主生。孔子的思想继承三代,是有尧舜的圣天子情结在的。在那个时势下,君主就是代表了国家。事君,也就是报效国家。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没有问题的。
对朋友讲信用,这是交友之道,也是人品问题。
最后一句是总结,又是呼应第一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不是正对应了“贤贤易色”吗?学是表面,德是根本。有了这些品质,表面看起来学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正是拥有这些品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