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教的一个班级中,学生普遍成绩低,他们无一不是基础薄弱,自控力差,其中几个最突出的,有着以下共性的表现:
1、自我管理能力差,个人物品无不是乱七八糟,笔、本文具用品总是扒拉半天找不到;
2、动作反应慢,对他们进行的学习指令,无不是重复多次他们才会回过神来明白老师要求的是什么;
3、注意力严重分散,上课听讲,他们常常极易走神,专注力往往只有几分钟,老师要一会一点他们的名字,他们才会从发呆、做小动作、走神的状态中觉醒过来,然后一会儿又走神。
4、基础过于薄弱,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尤其低下。别人早就能记住的字词、背诵的诗文,他们总是严重记不住。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要么不会背,要么会背不会写。
5、学习动力很弱,即无学习的兴趣,又无学习的责任心,只有靠老师反复的督促他们才会进入学习状态,如果催促过度,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反感心理。他们在学校,对于老师一般也不会表现出激烈的叛逆心(也许是因为老师们一直把握着对待他们的分寸,谁都不会有意激怒、过度刺激这些学生)。
有孩子直接跟我聊天说:老师,我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我是不是就是很傻很笨。
我只能很认真地对他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就像花草,有些开花早,有些开花晚,你能说开花晚的就是不好的,开花早的就是好的吗?就像种子,有的早早就发芽、长大,有的很晚才发芽露出地面;再看果树,有的果树早早结了果子,有的很晚才结果,大自然都这样,只是个早晚问题。
孩子犹疑地说:可是,我想和他们一起开花,和他们一起结果啊。
孩子的话让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因为我能理解孩子的痛苦,内心深处他们真正害怕的不是开花结果的早与晚,而是不能和同龄人一起感受成长的美好、学习的快乐。
但是,他们真的无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他们的学习习惯与状态有着很严重的不足,就像我们看那些厌食症、抑郁症患者,我们总觉得他们是矫情,是做作,可是那真的是一种病,一种很难治的病,他们在痛苦中,而我们却总觉得他们是自作自受、没事找事。
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主要的方式是哄,哄着听课,哄着学习,哄着做作业。
哄,是因为,对于他们 只能以对待小孩子的态度,而不能以正常中学生的态度,因为他们的心智状态,实在不像一个正常的初中生,倒很像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状态。对于小孩子,只能“哄”。
那么这些明明已经上了小学6年,人人都已12岁的初中生,他们却有着明显低于正常初中生的表现,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年龄低吧。
其实所谓的“智商”这个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年龄。心理年龄除以生理年龄,这就是智商。但很显然这些孩子的智商并不低,只是在学习这方面被某些东西遮蔽了。我们对于他们要慎用“智商”一词,也许有朝一日,他们的心理年龄与他们的生理年龄一致了,他们的心智状态会大大提升。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探究:
一是,他们的心理年龄为什么会低,为什么会与生理年龄不一致?
二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如何提升?
这两个问题,可能是永远探究不清的问题,因为我看到五六十岁的人,也常常有着20来岁人的心,这是不是特别值得学习值得羡慕的心理年龄?也有20多岁的人,却有着远远高于同龄人的心理,就像一个50多岁的人的心态,好像饱经人生忧患,看穿世态人情。
有的人一直那么幼稚着,不靠谱,不负责,不懂事。
他们的心理年龄如何提升?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早当家,可能就是心理年龄高的表现。
这些心理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的确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经历更多的坎坷挫折,需要更多的社会经历,明白人生的不易,才会促使他们走向成熟。
然而,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看着自己这些不上道、不靠谱的孩子,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心理年龄,决定着他们的心智水平。老师们在“齐步走”的学校班级集体教学模式面前,对于这些心理年龄低的学生能做的有效工作实在是太少太少,虽然有着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常常作用不大。在“齐步走”的教学中,他们被集体学习裹挟着往前走,这个过程注定痛苦、艰难。老师也常常被他们搞得举足无措。
我们一再地自我安慰:静待花开。可是,孩子呢?他们内心会静待自己花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