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脑海里不由自主跳出【灰色地带】这个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定义的【灰色地带】范围不断扩大,这意味着,我们的包容力越来越强。但有时候难免扪心自问,这个结果是否是我们最初的想望?
小师妹刚到公司那会儿,和综合部经理大吵一架。原因很通俗:由于综合部经理的不作为,小师妹的员工福利无端被取消。
一些好心的同事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上来劝解。有的说,她这人就这样,实在没必要跟她置气。有的说,她的后台够硬,你去低个头认个错吧,否则以后的路怕是难走。有的说,她只是能力不行,可是谁没个弱点?撇除工作这一点,她人还是不错的。还有一小部分站中立,说且不论综合部经理如何不对,小师妹作为晚辈,出言不逊乃第一大过。
小师妹气冲冲跑来问我,难道职场上都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了吗?错了就是错了,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
我默默吞下一系列和事佬的说辞。
某个靠着凸窗放空的夜晚,突然想起这件事。
想到当时我正准备充当调和剂,被小师妹一通唤醒。
想到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么非黑即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喜欢就无条件包容,讨厌就否定到底。
以前的我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说着讨厌的时候还能笑脸相迎,现在的我却常常做着以前看不懂的事。
如果不停下某一刻思考,我会以为,我没有变过。
成长,让我逻辑更缜密、想的更周全,让我不再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让我能直面自己的不完美,但好像,也丢失了部分的自己。
大人们会说,这是好事啊,说明你更成熟了,是个懂事的孩子。
可内心深处却有个声音在咆哮:懂事的孩子,你不再是讲道理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