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阅读前提:
想要改变生活的状态,感受幸福的正常人。
本书讨论的是如何找到幸福,但不适用所有人。
适用于:
衣食无忧,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外因(如战争,大侮辱等)导致不幸福的普通人,并且不是自讨苦吃的人。
本书认为人不开心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社会制度,一部分是因为心理。
此书讨论如何从心理去改变幸福的感受。
要是十年前看这本书,我一定看不下去。因为我的经济生活不稳定,急于改变经济状态求生存,心理不成熟也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在看完十几本相关心理著作后再看这本,就觉得通俗易懂语言精简,用词亲切平易近人的口吻来讲诉这些真理。
做为哲学和心理学的初级入门者的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刚把书给同事看,她五分钟就还我了,说太无聊了,不好看,她要看那种轻松搞笑的故事。
个人心理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
如果机械化大生产多少可以对最需要帮助的人有些益处的话,那它当然应该阻止贫困的长期存在。
可是如果富人本身就很糟糕,那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又有什么用呢?
我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针对日常烦恼的治疗方法。文明国家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没有明显的外在原因,所以人们似首无法逃避它们,它们也困此更让人难以忍受。
为什么不幸福?
罗素自己本身就是个公子哥儿,据说是非常花心的,也因此被驱逐出境。所以他说的这种自恋我其实也理解。
富裕阶层的不愁吃穿不愁生活,感情本来也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金钱所带来的满足和安全感充份,所以不用寄托于爱情。但人活着本就需要一些生存竟争,不然就会觉得空虚。
没有所谓的对错,其实,不同的人就是有不同的愿望和需求。
不快乐的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点。典型的不快光的人都是年轻时被剥夺过一些正常满足的人,他会因此更看重这类满足而不是别的,这也就让他的人生倒向了一边,他会极为关注这类满足的实现,反对与之相关的活动。现在这方面又有了新进展并且很普遍,人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彻底地失败了,所以不再去寻求满足了,只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忘掉一切。于是他变成了一个醉心“找乐子”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他试图通过让自己少些活力去忍受生活。P12
一个可以轻易得到只是有点想要的东西的人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愿望并不能让自己快乐。而如果他有哲学气质,就会认为人生根本就是痛苦的,因为一切都如愿了的人也还是会不快乐的。但他忘记了,缺少一些你想要的东西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P 19
疲劳过度!
疲劳也分为很多种,某些疲劳比另外一些更能妨碍幸福。只要不过度,单纯的身体疲劳往往可以成为幸福的原因之一。
它可以让人呼呼大睡,胃口大开,尽情享受假日的欢乐。但如果过度了,疲劳就会变成一种严重的危害。除了最发达的社会,农妇们在30岁时就会老,过度的疲劳让她们筋疲力尽。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孩 子们发育迟缓,并常常因过度劳累而早早夭折。工业化刚刚起步时的日本有这种情况,美国南部各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
超过一定限度的体力劳动就是一种残忍的折磨,这种事不好受普遍,让人无法承受。但在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通过改善工作条件,身体疲劳已被大大地减少了。如今,在发达社会里,最严重的一种疲劳是神经性疲劳。
因努力谋生而疲劳的普通人。他们的疲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忧虑引起的,而较好的生活哲学和多一点的心理自律可以防止忧虑的产生。
忧虑和恐惧解决方法是:
你得明白你所烦恼的是什么事,做不做最差的结果是什么。即使发生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能不能接受,然后放轻松。成功和失败也是正常的不丢脸。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他们接受过文化教育,但却对现代社会一无所知,由于在整个青年时代里都被教导要让情感来决定信仰,因而不能摆脱寻求安全和保护的这种科学不能满足的幼稚愿望。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