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与信息
从众是为了获得奖励(同伴的认可)和逃避惩罚(被嘲笑)。但有时人们 从众是为了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他人的行为可能是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南 。想象你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上洗手间,但门上的标识被损坏了,这时左 边的门打开了,有位绅士从里面走出来。你立刻相信他出来的一边是男厕 。当事实本身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就成为了信息的来源。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更可能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即当事件本身 不清晰的时候,其他人便会成为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我们从众 有时候是为了获取信息。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
从众行为,从原因区分,一种是由于奖惩,一种是为了获取信息;从持续 时间区分,一种是短暂的,一种是持久的。从实用性分类:依从、认同和 内化。
依从
依从,指一个人为了获取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的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是“权力”。这种行为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奖励诱惑或惩罚威胁存在的时间 。比如:官员的上任和卸任。
认同
认同,指个体为与他人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反应,最重要的因素 是“吸引”。比如:有好多人喜欢买明星同款的衣服。这个行为并不能给 人奖励或者惩罚,也不是经过思考而强烈认可这个观念,而只是为了“像 ”。
内化
内化,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最持久、最牢固的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可信 性”。
特殊的从众:服从
服从是依从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实验中发出命令的是一位富有声望的权威科学家,他的发言使志 愿者相信,他们参与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实验。志愿者相信,科学家是 善意的,不会真正伤害人。如果主持实验的不是一位科学家或者权威人士 ,服从人数确实有所减少。
特殊的从众:不介入的旁观者
危难事件的现场如果有很多人,受难者反而很可能得不到帮助,这是一种 不介入的从众心理。研究者针对此事设计了一个实验,发现单独呆在房间 的被试听到隔壁有人求助时,70%的人会提供帮助;而与一群陌生人一起 呆在房间的被试,只有20%提供了帮助,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效应”。 (原来不只是中国有看客,老外也一样。)
刺激人们采取行动
第一,情境让人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例如,爬山时,很容易 得到其他登山者的帮助。
第二,他们与受难者处于面对面的情境中,并且不能快速离开。例如,在 同一节地铁车厢中,人们普遍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