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读《瓦尔登湖》的最后一个章节,第十七章“春”,和第十八章“结束语”,这两章,一章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春天,另一章则是写人内心的春天,是梭罗对世人的劝谕:
要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卑微,那也要面对它过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贬损它。
这两章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神来之笔,值得我们带着对我们生活的反思细细品读。
1. 瓦尔登湖的春天到了
4月,瓦尔登湖的湖水开始解冻了,春天也就到了。
每天太阳升起来后的个把钟头,湖感觉到太阳的热量,开始隆隆发响,像一个刚睡醒的人,伸一伸懒腰,打一个哈欠。湖上的冰凌开始出现蜂窝状,它们发出沉闷的、急吼吼的声响,慢慢消融。冰雪融化,溪流开始慢慢流淌。
红松鼠也来到梭罗的屋子底下,它们成双成对,在梭罗的脚底下叽叽喳喳。
春天的来临,就像鸿蒙初辟,宇宙创始,黄金时代到来了。梭罗几乎是饱含着喜悦的热泪赞颂着春天,他写道:
“第一只报春的麻雀!这一年从来没有在如此年轻的希望中开始!从局部光秃秃湿漉漉的田野里,隐隐约约地传来了银铃般的啁啾声,那是蓝色鸣鸟、北美歌雀和红翅鸫(音:dong,一声)在欢叫,仿佛冬天最后的雪花飘落时的丁零声。”
4月29号,梭罗在九英亩桥附近的河岸上钓鱼,他钓到了好多罕见的铜色鱼。站在摇曳的野草与柳树根边,他看到一只非常小,但又非常俊秀的鹰,“活脱脱像夜莺一样,一会儿打水花似的直冲云霄,一会儿又翻筋斗似的落了下来一两杆。”
荒野的河谷和树林子沐浴在如此纯洁、如此明媚的日光里,万物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日光里。
5月初的时候,橡树、山核桃树、槭树以及其它的树木,才从湖周围的松树林里发芽抽枝,它们像阳光似的使湖光山色显得格外光艳,特别是在阴天,仿佛太阳穿透了迷雾,给满山坡洒下了淡淡的亮光。
3号或者4号,梭罗在湖里看见了一只潜水鸟,随后,他听到了夜莺、棕雀,以及其它鸟儿的鸣叫声。
夏天的时候,梭罗漫游在越长越高的青青草丛中。
1847年9月6日,梭罗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就此告一段落。
2. 为什么选择告别瓦尔登湖?
地球的另一面,不外乎是我们同类的家,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旅行?
梭罗用几句诗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你人走了有多远,而是你的内心走了多远。
你的视野一转向内心,发现
在你心中就有一千个地方
还没被发现。那你去那里旅游,
就会成为家庭宇宙志的专家。
梭罗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同样存在着大陆和海洋,每个人都是这个精神世界里的一个半岛或者一个岛屿,这要比坐在一艘政府的大船里让人伺候着,即使航行了几千里,也要比一个人去探索内心的海洋、大西洋和太平洋要容易得多。
梭罗离开树林子,跟他入住树林子一样,有着充分的理由。当还有好几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就不该在一种生活方式上花费更多时间。
他似乎并不在乎别人对他是不是真隐士的疑问,他只是在充满自信地朝着他心里的方向在向前走,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要的生活。
就好比一个人踩着他听到的音乐的节拍走路,不管这节拍是什么样,或者说走得该有多远。至于他该不该像苹果树或者橡树那么迅速地成熟,这并不重要。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得其所哉,而是处于一种虚假的位置上。由于我们天性脆弱,我们设定一种情况,把自己摆了进去,这么一来,我们处于两种情况中,要走出来就难上加难了。
梭罗劝谕我们,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卑微,那也要面对它过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贬损它。
他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宁静,即使身在济贫院,也会像在宫殿里一样心满意足,思想愉快。”
贫穷和卑微的阴影把我们团团围住,“可是瞧吧!天地万物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贫穷和卑微算什么?灵魂的必需品,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新奇事物源源不断地涌入当今世界,可我们却容忍着不可思议的愚钝,我们体内的生命好似大河里的水,我们居住的地方不见得总是在旱地上。
在文章的最后,梭罗的劝谕令人振聋发聩:“遮住我们两眼的亮光,对我们无异于黑暗。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颗晨星罢了。”
《瓦尔登湖》读到今天,就算结束了。其实领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个人从中得到的收获,是泛读多少遍都得不到的。领读,某种程度上也是精读,能让我们充分地吸吮这本经典作品的甘露,品出很多之前没有读出来的意味。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它的道理,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感受不到而已。我们阅读的姿势换一下,更深入一些,更专注一些,思考得更多一些,甚至随着我们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断深入。
在拆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经常被梭罗的文字所感动,收获颇多。我相信只要真正读进去了,简友们从中得到的感动要胜过我的感动,简友们的领悟要胜过我的领悟。
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相信每一个钟情于《瓦尔登湖》的人,内心都有着一个春天,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苏醒,在合适的季节,我们的灵魂就会绽放。
正如梭罗所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今日荐文:写作的最高境界
作者:周卫英
精彩语录:
没有超越文字的内涵,文字只会弄巧成拙。
只在技巧上下功夫是很有限,很渺小的。要在心性是下功夫,要觉察自心,找到自己的真心。
最高境界的阅读是读自心,最高境界的写作也是真心本性的自然流露,是生活的平常状态,无写而写,写而无写。
砍柴土家农业重金属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