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大计,而我们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素质教育的一代。
回忆参加高考的前后几年,被要求,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文理综合,现在也不知道高考改革成什么样子了。
如今,为人父母,对小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各种胎教,出生了还有早教、托班等着,大一点了还有艺术、补习班等等。不管小孩子能不能接受,听说有明星父母给孩子同一时期报过十几个辅导班的。
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理念都是“儿童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咋一听,这话没毛病,仔细想想,对教育机构没毛病,那么对小孩,对儿童的成长呢?
美式教育的早教中心,英式教育的舞蹈学校,专注0-12岁的教育综合体都在提倡这样的理念。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肯定存在差异化,一概用这句话。只能给父母们开开眼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在这么多种模式下切换学习,真的有能力提高自己的兴趣吗?
重复是形成学习兴趣以及记忆力的最好的方式。这种题量的素质教育,真的能够教导出高素质的学生吗?作为父母,实在是太难了。
1、从小孩子出生开始,提倡母乳喂养,科学喂养。大一点0-6岁,又提倡安全感,秩序感的建立,来自家庭。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可以帮助小孩建立走向学校,走进社会的安全意识。没有安全感的巨婴,社会上比比皆是。前一阵子,还有HR吐槽说,有人带着母亲一起面试,全程都是母亲代答问题;30岁,面对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母亲出面说,他还是个孩子。
2、学龄前的儿童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这么说,爷爷奶奶们高兴了,也不高兴了。现实中,很多妈妈都是生完小孩,3个月以后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家里的小孩要么请育儿嫂,要么由老人帮忙看管。夜里起夜也是老人一手包办,除了妈妈的称谓以及母乳,几乎跟生宝宝前没什么变化,一切还是爷爷奶奶们一手包办。
3、上学了,经常看到的一幕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小朋友等公交。上学,雷打不动的送,放学,雷打不动的接。老年人习惯的生活,一时半会还改变不了,改变了,就是空虚。原本父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爷爷奶奶帮着一起承担了。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对,但是离素质教育,好像又远了一些。
4、爷爷奶奶做了这么多事,父母们忙什么呢?忙着挣钱,忙着花钱。教育孩子,看孩子的事情,也许等到自己成为爷爷奶奶的时候,才会经历。才会思考,但是这个时候,教育理念肯定得听孩子父母的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父母是素质教育的倡导者,爷爷奶奶跟培训机构是素质教育的实际践行者。
说了这么多,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了?作为父母,小孩是自己的,教育成本是自己的,检验教育的结果,应该也放在自己手里才是。托管、托班可以帮助解决一时,但是却不能解决根本。
还希望,为人父母,多一点时间回归教育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