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北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胡适言语之中的北大教授指的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而妓女说的是清末民初名妓赛金花。当时,刘半农和他的学生商鸿逵根据赛金花口述,写成了一本叫《赛金花本事》的书。这本书其实就是关于赛金花的资料汇编,也可视作赛金花的传记。这也许并没有什么,但妓女出生的赛金花被冠以爱国的标签时,便轰动一时,影响很大。
在书中,刘半农将赛金花和清末的另一个女人-慈禧做了对比。他这样写道:中国有两件“宝贝”,一个是慈禧,另外一个是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慈禧自辛酉政变以来,专横弄权,直至成为晚清政权的实际掌舵人。掌权后的慈禧始终与割地赔款联系在一起。中法战争后,慈禧开放了云南等地;甲午海战后,割让了台湾等地;庚子国变后,赔偿白银4.5亿两……在国人的心中,慈禧就是祸国殃民的肇始者,要对中国近代的落后负主要责任的。
但这到了文化人那里,慈禧却还不及一个妓女。正如刘半农所言,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也评价道:“朝堂上的大人物的心灵还不及一个妓女。”
这个妓女就是刘半农为其作传的赛金花。赛金花初名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幼年卖到苏州“花船”上,沦为妓女。后来,她又嫁与状元洪钧,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出使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等国家。洪钧死后,赛金花又两次改嫁,期间又经营“书寓”生意,组织“金花班”,人称“赛二爷”。赛金花最后孤苦凄凉,在北京一陋巷中了结了此生。
赛金花一生虽然波折,但不过是一个红尘女子,人们为何将其与慈禧相提并论,并与爱国相联系呢?
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赛瓦公案”。赛乃赛金花,瓦乃八国联军元帅瓦德西。普遍的说法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不久,赛金花去中南海与瓦德西相会,并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从而保全了紫禁城的一万多人。
此事影响很大,连林语堂都感叹道:“北京总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规模杀戮抢劫,秩序逐渐在恢复中,这有赖于名妓赛金花的福荫。”在民间,人们也以“九天护国娘娘”相称颂。鲁迅说:“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以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然而,之所以为称为案,总有一些不明事。赛金花陪瓦德西过夜救万民之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现在看来,或许假的成分多一些,但人们还是却对赛金花爱国之举无一例外的一片喝彩。
也正因为此,在赛金花落寞时,吴佩孚、胡适、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社会名流以种种举动资助于他。这或许不单单是对美人迟暮的怜悯。
赛金花事迹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一·二八”事变,救亡图存呼声越来越高,不抵抗政策多为舆论所不容,当时宣扬赛金花,也是一种政治需要。
“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爱国壮举永垂青史。”人们认可赛金花正是应了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