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带女儿圆圆来我家。小丫头两岁多,可爱无比,但任性起来让人实在没脾气,草莓咬一口就往地上扔,再拿一个,咬一口再扔。朋友无奈,只能一遍又一遍擦。
“你不让她自己收拾?”
“不想给她压力,怕伤害她。“
“你这样惯她才会害她。”
“其实我这样自己也很不安,她爸也嫌我太溺爱。”
圆圆一边玩,一边察言观色,估计看出我是个不好对付的阿姨。后来吃饭时,她把筷子扔地上,妈妈让捡她根本不搭理,我说捡起来,她看了我一眼,乖乖就范。
“哇。她居然听你的。”
“她很聪明的,一旦有了规矩,就会配合。纵容并不会给她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就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等长大了,自己毛病一身不愿意改,对别人要求还挺高,敏感脆弱容易受伤。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确实。我小时候也是被我爸惯的,有求必应。……怎么办?”
“你听不听我的?”我又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
“听。你说。”
“说没用。待会儿等她犯错了,你要按我说的做。”
“好。”
果然,过了一会儿,圆圆又把奶瓶扔地上,奶洒了一片。
“圆圆,把牛奶擦了。”我递给她一张纸。
她随手扔地上。
“圆圆快擦。”朋友继续劝。
她继续玩。
“圆圆,你不擦是不是?”——她依然不理——“好,那我要你罚站。”我把她抱到墙角放下。
“妈妈抱!”圆圆大哭,跑向沙发找妈妈。
“问她要不要擦,不擦抱过去继续站。”我语气冷静但斩钉截铁。
圆圆瞪我一眼,把刚给她的那张纸狠狠地踩了一脚。
“你看,这是在挑衅,她已经恼羞成怒了。”我现场解说。
接下来就是痛苦漫长的相持阶段,圆圆一次次哭着跑过来,朋友又一次次地把她抱到墙角。我们在此期间,也见识到了一个两岁小孩子所有的战斗力:嚎叫,满地打滚儿,跑到房间把门反锁。
朋友有一两次也撑不住了:
“要不要让我娃缓会儿?”
“不行!必须现在继续!”
……
“不然算了吧?”
“现在你投降了,你娃之前就白哭了!我现在去厨房,让她知道管教她是你自己的想法。”
……
又过了好久,圆圆终于在墙角站住了,偷偷往外瞄。
“妈妈,我困了。”她小声嘀咕。
“她现在开始撒娇攻势了。一会儿还可能会说手疼脚疼肚子疼。”我在厨房拆她的台。
……
后来我上了个厕所,出来时看到她们母女二人抱作一团。圆圆看见了我,咧开嘴自豪地笑了。果然,地上的牛奶擦干净了。
“天啊!地上好干净!是谁擦的?”我表情夸张,演技生硬,心里却涌起了热热的感动。
“圆-圆-擦-的。”她们齐声说,冒着一团傻乎乎的快乐。
接下来的一下午,圆圆对于妈妈的肯定,表现出了应有的期待和更强烈的满足感。
我说:“看吧,批评无自由,赞美无意义。你把她捧惯了,她现在才开始真正体验到被肯定的幸福。”
“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很有成就感。”朋友笑了。
“对我来说也是好事,以后收拾蹦蹦就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