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波漾,蘆葦蕩,櫓聲陣陣,魚潛鳥翔。
朝陽起,稻花香,炊煙裊裊,人間天堂。
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此話用來形容江蘇名城蘇州近旁的魚米之鄉沙家浜,那還真是恰當不過。
這裡河湖港汊星羅棋布,長江平原的天然資源優勢,妝成了一個"水做的沙家浜"。
而沙家浜更因陽澄湖而名噪天下……
每年入秋,陽澄湖裡肥碩的大閘蟹便整裝待發奔赴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滿足著富有階層大快朵頤的慾望。
即便是只在陽澄湖裡泡過一水的流嘢,也以不菲的價格誘惑著囯人吃貨舌尖上的渴望……
昨天,和一位在宜興做紫砂壺的文友聊起『音樂文章』 | 蘆蕩深深深幾許…… ❶ —— 印象 · 沙家浜序曲。他的一句話給了我新的啟發。
對於寫文章,談及“原創”,他從自身做壺的角度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十分欣賞他的觀點。
他認為,現在很多東西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而我們寫作和創作,首先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審美,只有“在思想上放空自己”,才能接受時代新的"新能量"。
他很年輕,對這部作品沒有太多概念。但他表示,看了我的這個系列之後,打算有時間去一趟沙家浜。
他說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去感受和了解那段歷史……
我想,蘆蕩深深深幾許……或許真的值得我"在思想上放空自己"去嘗試寫出我對“新能量”的一種理解。
《沙家浜》的精神,也是這個物慾橫流的世代呼喚重建的理想和信仰。
我不想在“下個app,走走路就能賺錢”的轉輪中迷失自己,寫什麼,怎樣寫,才是我應該把握的自己。
聽著曹連生用美聲和京劇結合的唱法演唱的指導員郭建光的經典唱段《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曾經去過的那個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
思往昔,黯崢嶸,硝煙烽火,浴血沙場。
憶經典,遊水鄉,蘆花飛處,盛世安詳。
現在的人們說起沙家浜,早已經不再是五十年前那種神聖與虔誠。
來到這裡遊玩的不少年輕人,或許也聽過或多少知道阿慶嫂這個名字,而他們印象中的阿慶嫂,多是30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裡妖嬈的許晴扮演的那個穿著藍花襻襟薄襖提著一把青花大茶壺在一群地痞流氓鄉紳惡霸之間眉眼帶笑巧以周璇不卑不亢中散發著一份風流態度的美麗女人。
而在沙家浜,許晴版的阿慶嫂形象,已成為這裡的一塊金字招牌,至於樣板劇年代的《沙家浜》,即便在故事的原發地,也已經少有提及……
只是,如果你看過現代京劇《沙家浜》,聽過交響音樂清唱劇《沙家浜》,當你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便會有一種不同的感受。
畢竟,這祥和靜謐的盛世安寧,是用流血和犧牲換來的,任何時候,那些戰火年代裡的艱苦卓絕,都值得被深深的記住。
就如沙家浜的那座雕塑,不會因為靜默無聲,便失去被駐足仰視的理由。
常熟沙家浜風景區作為現代樣板京劇《沙家浜》的故事發源地,經過一番全新打造,藉著“紅色旅遊”的時代商機,已成為全囯小有盛名的所謂"紅色旅遊景區"。
在不斷壓縮三.公經費的大環境下,這裡的紅色"教育遊"和綠色“生態遊”兩大特色“遊”卻依然火爆。
每到大閘蟹出水的季節,前來“學習”的團隊總是絡繹不絕。市場經濟讓沙家浜這個帶著紅色胎記的江南小鎮,在每一個朝霞初映的早晨,釋放出激情翻湧的嶄新活力……
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
朝霞映在陽澄湖上
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
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
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
祖囯的好山河寸土不讓
豈容曰寇逞兇狂
戰鬥負傷離戰場
養傷來在沙家浜
半月來思念戰友與首長
也不知轉移在何方
軍民們準備反掃蕩
何日裡奮臂揮刀斬豺狼
傷員們日夜盼望身健壯
為的是早早回前方……
這是京劇《沙家浜》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個唱段。
陽澄湖雖然在中囯的“著名”湖泊名冊中並沒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因為京劇《沙家浜》的緣故,這個以大閘蟹而聞名的湖,在那個供給製的年代便已因這首《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而家喻戶曉。
只是,那時候的人們,飯都吃不飽,買啥都憑票,又哪來的錢感受專供上面享用的陽澄湖螃蟹的美味呢?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八台“樣板”是億萬人民唯一的文化娛樂,人們天天聽這首歌,“陽澄湖”這個名字隨著那歌詞楔進了記憶,但陽澄湖到底在哪兒?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從景物描寫入筆,是京劇藝術作品慣常使用的作詞手法。
畢竟,在一塊幕布做背景的京劇傳統演出形式中,要表現豐富的內容,需要靠演員的唱念做打和不同樂器的組合表現來意會式的呈現。
因此,唱詞就顯得十分重要。
許多經典的劇目和唱段之所以膾炙人口,首先是戲詞寫的好。
好的戲詞必須做到有韻味,有內容,聲調諧和,韻腳嚴謹。而京劇《沙家浜》能作為“樣板”普及,證明在戲詞方面也是有板有眼,曲意高遠。
品戲文,聽京腔,蘆蕩火種,交響傳揚。
記初心,踐使命,時代風采,日月同光。
這段戲詞首先從時空和景物著眼,開頭一句“朝霞映在陽澄湖上,”就已把江南水鄉迷人的晨景做了簡單而富於畫面感的定格,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而後,在景物描寫上豐富色彩,強化視覺效果。
“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以富於聲韻的疊筆把陽澄湖美好的生態進行了概括。
時間和空間通過開頭的兩句戲詞得到了準確的“鎖定”。
而這兩句描寫,最終是為“祖囯的好山河寸土不讓”服務的。於是,唱詞前半部分的景物抒情,為後半部分的心理描寫和情緒舒張做了有力的鋪墊,也形成了自然的銜接。
從景物描寫再到內心刻畫,雖然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老套手法,但在內涵和思想性上,卻獨有一番大格局。因此,這段唱腔作為《沙家浜》的開篇,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思想基調。
從文學手法上來看,這段唱詞也帶有明顯的意識流風格,人物內心的情緒在自然景色,人物關係,現實狀況等要素之間自然流轉,把一個養傷不忘前方的我指揮員英雄形象做了細膩的描摹,人物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好的唱詞,當然需要好的演唱和配樂來支撐。《交響音樂·沙家浜》之所以能與原來的樣板京劇比肩成為20世紀音樂經典,在於它的二次創作具有更加突出的華彩和表現。
這段唱段在交響樂版中首先用了一段笛子獨奏做引渡。
在笛子營造的悠揚妙曼的情境氛圍中,江南水鄉的晨曦朝霞似乎真切地呈現在眼前。
隨之而來的弦樂加入了京劇的伴奏,令前奏的畫面感更加強烈。
這也是比京劇版更豐富的音樂和"畫面"感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單曲循環聽出耳油。
而曹連生的演唱也在繼承中有自己的發揚。
雖然京劇大師譚元壽版金玉在前,但初出茅廬的曹連生的演繹也毫不遜色,不僅有譚派的京劇韻味,更有西洋戲劇男高音的獨特風采。在拖腔和顫音的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曹連生的演唱清越嘹亮,聲樂技巧嫻熟,咬字十分清晰,因此這首曲子聽來也是繞樑三日,蕩氣迴腸……
有趣的是,《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和該劇中的其他幾個主要唱段如《引誘敵人來打槍》、《□□□思想指引方向》、《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飛兵奇襲沙家浜》等的韻腳都押在ang韻上。
而這段戲詞除了第三句“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的“手”換了韻,其他所有句子竟然都是押韻的。
但第三和第四句其實是一個長句,因此嚴格來說也不算“出韻”。
而無論是古風還是絕律,也都並未要求句句押韻,能夠做到,顯然也是花了一番心思。
實在佩服汪曾祺的文字功底,想來,但凡要成為“樣板”,不僅基礎要好,特色也很重要。
藝術審美,即便是在那樣的蠻荒年代,同樣也不曾荒腔走板。
這或也說明,不是人人都能當旂手,給你個金剛鑽,你也得能出“活兒”。
因京劇和電視劇《沙家浜》為人熟知的天然糧倉沙家浜,位于明媚秀麗的陽澄湖畔,新開發的旅遊景區距離沙家浜鎮區5公里,距離常熟市區也不過十來公里,其中蘆葦蕩風景區不僅是AAAA級旅遊區,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
而這裡的交通也挺方便,配套成熟,商業發達,即便一個人去也不會太孤單……
目前景區內修建了一些劇中的經典場景,當你坐著遊船深入無邊的蘆葦蕩,欣賞優美的濕地風光的同時,感受一番當年指導員和仝志們嚼蘆根啃雞頭米的艱苦卓絕,也是別有一番感觸在心潮……
這個夏天,如果可以,我想再去一次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