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一起旅行,会让你重新审视身边的伴侣;婚后,一起带娃旅行,婚姻的磨合点会自然放大。带着5岁前的小娃去旅行意义何在?
1.亲子旅行于孩子——新鲜感、快乐的感觉和伙伴
当朋友带着2岁的孩子去海滩玩时,不禁发出疑惑:2岁的孩子能记住什么?有没有必要耗时耗力耗钱地带娃出去?意义何在?当时觉得5岁前的孩子没记忆,没必要。
而今,看着小娃在酒店的大床上打滚,笑得乐开花的样子,才发现孩子的快乐在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行行抱抱走走,爬山时奋力向前,捡树叶时专心致致,看熊猫吃竹子时一脸惊奇,仰望着不知名的大鱼游来游去,印在孩子心理的世界不知道是何等模样,但愉快的感觉她肯定辨识得清晰。
有个同龄的伙伴在一起,说着我们听不太懂的话,一路做着追逐的游戏,即使在人潮拥挤的地铁里,都觉着兴奋。这就是孩子,需要无法被别人替代的父母的陪伴,也需要同龄人的嬉戏。
全心全意地陪着她在新鲜的环境待几天,看看她在陌生的环境是否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物是否感兴趣,打破常规的作息能不能适应,你会发现娃娃会带给你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你的导航仪,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记住了今天的行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轻抚你的脸对你说谢谢。
2.亲子旅行于父母——彼此合作、安抚和妥协
不带着娃旅行,两个人都会因为旅途中吃住等赶不上计划的变化而拌嘴,何况带个情绪随时爆炸的“小炸弹”。而你的情绪炸弹是否会被引爆,就是对你的考验。
“妈妈,走不动了,抱抱”
“妈妈,我想买那个小熊”
“妈妈,我讨厌你”
“妈妈,我讨厌爸爸”……
旅途中,随时上演的对话。是不是听着很崩溃?尤其是你又累又烦的时候?5岁的小娃你不能要求她像7、8岁的娃娃一样独立,她依然依恋你。
走不动,会和娃娃玩数大树的游戏,抱一会走一会,或者玩开火车的游戏,一路站站停停;在景区买东西,会商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或者从网上和她一起选着买;而娃娃的情绪不好了,她可能闹觉或者饿了,这个时候需要爸爸和妈妈互相体谅,轮流哄哄。
我们常常忘记初衷,所以才会情绪失控。旅行既然是亲子旅行,重点在娃娃的体验,而不是你忍不住的好奇心和愉悦感。旅行是一次合作,计划,实施,体验。谁负责准备行囊,谁计划行程,谁负责带娃。而旅行中的暴露的点,是你生活中可能注意不到的。
比如,犹疑,带了一包没用的衣服,生活经验需要增加;耐心,和娃娃讲道理,争输赢,是否以大欺小;毛躁,丢三落四;跳脱,时而欢快地独自奔跑。下一次,可以互换任务,让妈妈计划行程,当导航导游,爸爸全程看娃哄娃。
父母讨论问题的方式,妥协的方式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榜样。以温和的方式开场,以妥协的方式收尾,是争论的最优选择,旅行提供了争论集中的机会,试着寻找在孩子面前合适的讨论氛围。
旅行在小小的心里,留下美好的感觉,那个扬起的笑脸,值得你花费精力。有机会还是带娃出去走走,会让你麻木的心也重新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