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又闹事了。
从昨晚到现在,Sir朋友圈就被一件事占领。
《闪光少女》宣发团队集体致歉。
对不起!请大家不要因为片名海报而错过一部好电影!
在这张引起广泛争议的海报中,七个“工作人员”,分别手持标语“排片我去要的”“预告片我剪的”“海报我做的”“策划我出的”“片名我取的”“宣传稿我写的”“二次元我推广的”。
集体下跪。
下跪,又见下跪。
一年前,当制片人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Sir的态度是,不鼓掌,不批判。
Sir当时的原话是——
一语成谶。
果然,《百鸟朝凤》不是第一个,也几乎可以肯定,《闪光少女》,不是最后一个。
Sir不禁想问,中国电影,你还要跪多少次。
且不说,跪,有没有用,单就“跪”这个动作,已逐渐变味。
如果说《百鸟朝凤》的下跪,是一次任性的悲壮,那《闪光少女》的下跪,更像是一次任性的撒娇。
区别在哪?
首先,方励下跪时,他露脸了,这表明他做好以自己声名,为这个“屈辱”动作承受一切责任的准备。
事发后,不乏有反对声音,甚至有媒体评论,“有失文化人的尊严”。
Sir记得他是这么回答——
这不是我的电影,换成我自己的我绝对不会跪。但这次我就是扛事的、跑腿的、帮着吴天明导演推送的,所以我没尊严。
其次,方励的下跪,只是他的个人行为,考虑到他的身份是《百鸟朝凤》宣传负责人,为了这部片分文不收,甚至自掏腰包,这个跪,多少有点“为情义两肋插刀”的意味。
《闪光少女》呢?
一班如海报标示的“宣传团队”,以纸蒙面,跪地求饶,“再不看就真的错过了”。
Sir就两个问题——
一,这里面有没有领导,他(她)当时是怎么通过种种不及格的物料?
二,这里面是不是所有人都是100%心甘情愿的,注意,100%,但凡有一个不太乐意,但碍于大家都这么做,所以从了,这事,就是道德胁迫,甚至职场霸凌。
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宣传对影片的二次元属性的一种呼应。
献上膝盖。
自嘲嘛。
抱歉,你们误解了自嘲。
在Sir看来,自嘲的底气,是自信,是强大者以幽默的方式主动示弱。
周星驰接受柴静专访时,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柴静问,你怎么看待你“江郎才尽”的说法。
周星驰回——
对啊
就是没办法想到东西的状态
很早就已经是这样子的了
这个采访发生在《西游降魔》。
但今天,谁能说,《西游降魔》乃至更早之前的《功夫》是烂片。
“江郎才尽”的周星驰,每一次出手,依然是华语电影一流作品。
《闪光少女》呢?
恐怕再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也得承认,这种海报。
这种海报。
就是不合格,就是赶客。
换句话说,宣传团队理应抱歉,但以这样“自嘲”的方式致歉,不诚恳。
再者,自嘲讲究分寸,过了,自嘲就变成自轻。
请允许Sir再一次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少林足球》。
穷到只剩五毛钱的阿星,实在太饿了,他跑到阿梅(赵薇 饰)打工的馒头铺,连哄带骗地想用自己到处漏风的破球鞋,换多两个馒头……
阿梅不答应。
阿星只好强抢,然后,像个小丑飞一样地跑了。
在这里,周星驰戏谑了草根的艰辛和厚脸皮。
但一转身,阿梅又把扔到垃圾桶的破球鞋捡回来,还用心地补上洞。
在这里,周星驰又不小心泄露他对草根感同身受的宽容,他看到他们身上的可悲与可笑,也看到可悲可笑背后的可爱与可敬。
在周星驰电影,下跪这种事,更多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自以为“人上人”的“狗”。
上为《武状元苏乞儿》,下为《审死官》
《闪光少女》难道不懂?
同样是下跪,电影里油渣向千指大人扑通那一跪,那才叫中二燃魂。
我们看到这一幕,为什么没觉得不舒服。
因为油渣即使跪着,脸上还是闪耀着挡不住的青春之光。
从他的跪,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小人物,在他梦想面前的虔诚与死心塌地。
他的人格不因跪而受到丝毫贬损,反而更加耀眼。
这,才叫自嘲。
坦白讲,这不是今年发生的,又一次营销喧宾夺主的事件。
二月,胡军、余男主演的《上海王》上映。十天后,导演胡雪桦发布微博公开信,“致尊敬的各位院线人士”。
为什么那些只有“打打杀杀”的电影可以垄断中国电影市场?
而《上海王》这部被网友点赞,获业内好评的电影没有排片?
且不说问第一个问题的用意何在。
就第二个问题,《上海王》当真被网友点赞?
好于1%剧情片,好于6%动作片
五月,《夏天19岁的肖像》制片人安晓芬发布微博,宣称:“给加勒比海盗降低一些排片,一点都不影响它的票房,而腾出的一点空间就给国产片一个生存机会。”
还有离我们更近的,上个月,《李雷和韩梅梅》,导演杨永春微博开战,怒怼豆瓣CEO阿北。
公开表示电影被恶意刷差评,质疑豆瓣平台权威性。
发现没?
他们总“巧合”地把自我包裹在一些宏大的概念里,“保护国产片”,“被恶意泼脏水”,“良知诚意牺牲啦”……
他们一边哭一边观望,一边观望一边呐喊,一个简单的市场选择,上升到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的对抗。
聪明吗?
聪明。
只是这种聪明用多了,总不免让人嗅出商人的鸡贼与势利。
把“利”美化成“义”。
把“私欲”包装成“公益”。
何必。
这或许是我们推崇那些真正艺术家的原因。
比如姜文。
在姜文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下跪”一说。
姜文从不哭哭啼啼。
比起媚笑,他永远选择愤怒;比起迎合,他永远保持独立;在他对平庸不耐烦的态度后,是他对无条件服从永不停息的质疑。
有必要重提这一幕,《让子弹飞》,小二不小心撞翻了武六的酒。
武六像踢皮球一样,把他揍得昏天暗地。
周围,是一帮群众纷纷叫好。
张麻子(姜文 饰)站出来了,他撂下枪,要给小二讨说法,要武六道歉。
围观群众,又如雷般拍手称快,甚至扑通跪下。
把姜文气的呀——
起来,不准跪
我也不值你们跪
今天,绝大多数中国电影人,共同的心愿,莫过于当一回姜文吧——站着,把钱挣了。
但他们失败就失败在,一厢情愿地狂奔向后四个字。
而选择性地无视“站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新海没有城、想找个人养的柳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