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场景1:
面对一次突发的变故,在场的人顿时手足无措。大家呆在一边,观望着你的态度,你知道他们在等着你的指示。每每都是如此,一旦有事,大家都没有态度、没了语言,最后由你展示出久经沙场的战斗状态,出谋划策,一马当先。只是,疲倦的你忽然感觉窝火,就算你知道“没事”之类的话迟早是你说,“该怎么办的问题”总是你一个人在想。此刻的你却感觉委屈。
凭什么,凭什么你就是那个安慰别人的人,有谁关心过你的感受;
凭什么,你来回奔命,而大家只需要点头或者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分享成果。
此刻,每一个反馈都刺激你自尊的神经,你发现原来每一天你都很累,事情没完没了,压力无始无终。就算身处要职,亦或家财万贯,在别人眼里光芒万丈的你,忽然发现自己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机器。难道,这就是成功吗?
用这种场景带入本文的主题“无所不能”,不是要否认杰出人物的优秀及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只是想从心理的角度上感受更真实的生活,和大家一起对追求成功和获得成功进行反思。
先看看我们的时代如何培养“无所不能”的人。从小我们就在成功导向和个人拼搏的教育和氛围中成长。孩子们从小就陷入比较的漩涡,健康比一比,身高比一比,连吃饭睡觉都要比,貌似总有个标准的或者理想的东西让人追从。有的养育者几乎没有把“吃饭睡觉”作为孩子的本能,而是一项需要纳入某一体系或者符合某种要求的本领。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事情就更简单了,中国现阶段所认同的孩子的成长动机只有一个:就是赢,要么赢要么退出,能在其他领域内成长的孩子少之又少,还会被居心不良地奉为异类。
于是,现在的孩子各方面好赢,长相要赢,智力要赢,成绩要赢,各种活动都要赢。有些武装到牙齿的孩子,连一个眼神一个语气也要赢,也有一些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偏,从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来寻找赢的感觉,能要的一定要,没有的假装有。于是,这种“无所不能”从各处涉猎走到貌似什么都会,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无所不能”也有另外一种类型,他们不断操劳,并不一定追求成功,只是习惯于事事代劳,只要是认为与自己有关的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是毫不犹豫的“关照”,从而在这种过程中变身为“无所不能”的斗士。在他们的字典里,能担当是有本领和爱的表现。然而,在他们练就这一身“无所不能”的本领之后,周围的人却越来越无能,因为“无所不能”的人一般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方法展示本领,周围的人只有收缩自己的羽翼,即不施展拳脚也不唯命是从。 于是,所有事都让“无所不能”者来担当,就如场景中出现的那位人物。而在生活中,周围人还会有意无意地漠视“无所不能”者的情绪和感受,避免和他们交流。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无所不能”者探讨自己的失败和懒惰,除非他需要一顿教训;也没有人会和无所不能者谈谈心事和八卦,因为这里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总之,这种“无所不能”却让周围人变成无能。
“无所不能”者练就一身本领之后,进入一人才济济之地,和来自四面八方的能人各霸一方展现风姿,发纵指示。外在的闪亮和标签显示着地位和实力,而担心和恐惧也悄然而至。因为“无所不能”者自始自终都是在打拼,且一旦获得某种位置和身份,他仍然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模式和理想生活,没有切换到应有的状态,这样就会活的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矛盾。自古江山易攻难守,在众生的眼里,“成功”二字就像爱情剧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一旦得到,“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细想想看哪有那么简单?
最近,网络上大家在讨论马云的金句,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这辈子最大错误就是创立阿里巴巴。我没料到这会改变我的一生,我本来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却变成了这么大的企业。”此语一出,马云就迅速被封为“装逼”界天王之首。都说马云在装,我好奇地是怎么现在才说马云“装”?尼采说“如果没音乐,生活就是个错误”。这两句话貌似八杆子打不着边,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即生活和情怀的矛盾及相容。马云娘娘从开始一直在讲情怀,原来讲的是一种社会需要的情怀,他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规划企业宏伟蓝图的金刚斗士,到如今想借用“错误”二字表达自己的真实心意,或者说想让生命中有其他的东西进来时,才发现他已“无所不能”到下不了台,“无所不能”到没有其他的选择,“无所不能”到没有退路。
同时,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东西付出的越多,也会越害怕失去。改变是一个很危险的因素,挣一块地盘不易,马云还有勇气说自己犯了个错误,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连说这句话的勇气都没有,不敢失败。我们为什么要做无所不能者?明知道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可以做好,心底也明白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这种“无所不能”姿态有时候就是为了掩饰自己害怕失去的恐惧,无所不能的内心战战兢兢,不但不允许自己改变,也不允许周围和他有关的事情改变。固执到只愿看到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固执到只想看到成功的喜悦,不愿碰触失败的丰富滋味。
上面就是我想要说的吧,无所不能者是恐惧的。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如果放置于社会,这样一批无所不能的人的存在是导致阶级固化的一个因素,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干练的心理素质给予成功者强大的气场,但同时很容易演变成高人一等的资本,而越是讲究的地方越是难以找到相容的磁场。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置于教育,一批年轻人盲目模仿着无所不能的姿态,一味的攀登成功,盲目地崇拜光芒,或者又走向其反面,甘愿做一个全面的无能者,年轻人越来越难在真实的生活里定位。从超越二次元进入到佛系,孩子们的心态趋向于一种假象,最后可能变成了只顾自我表演的人生。
如果这个问题放置于个人,无所不能始终是人的一个最大幻想,成功学已经制造出了一个个成功的模板,我们依然在前赴后继,不愿意从幻想中出来。如果马化腾真的只做普通人,如果任正非只想养猪。在奋斗之前,我们也要想想把自己变成无所不能为了什么?
假象场景2:
面对一次突发的变故,在场的人都为你感到担忧,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度过这个难关?你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于是安排了专门的讨论会,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团队,大家互相支持,因你而凝聚,但是因为自己而拼搏。同时,这个世界能看到每个人的价值。
自述:本文无意冒犯马云娘娘,其实是对自己的嘲笑,借已抒发某一代人的哀歌。马云娘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