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今正处于一种矛盾的处境。一方面,它如通货膨胀般蔓延四溢: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美的狂热崇拜。另一方面,美失去了一切超越性,屈服于消费的内在性:它塑造了资本的美学的一面。美以及崇高或震动所带来的对消极性的体验,完全被纯粹的快乐即点赞所取代。美最终被色情化。本书既为我们展示了那些以真理、灾难或诱惑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也阐明了那些建立美的伦理或政治的美的维度。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然而韩炳哲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周刊》
黑格尔的美学也可以有双重的解读方式。一方面,可以从不识外在、不识灾难的主体内在性角度解读。另一方面,可以从自由与和解的层面来解读。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就是“概念”。它将美理想化,并赋予美真理的光芒。美是在感性中体现的概念,抑或“作为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现实相统一的理念”。
通过概念塑造而成的整体涵盖了一切。一切蕴含于概念之中。汇集是美的,这种聚集为一(das Eine)能“召回上千个分散着的个体,使其凝聚成一种表达或一种形态”。概念可以聚集、传达、调解。
后现代主义对黑格尔整体性理念的一种惯常批评认为,整体作为总体统治着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压制其多元性和异质性。然而,这种批评并不符合黑格尔的整体性理念或概念理念。黑格尔的整体性不是统治的产物(Herrschaftsgebilde),也不是征服和压迫其组成部分的总体。相反,各组成部分要想获得自由,得先靠整体为它们开辟运动及行动空间:“整体……就是一体,是将各部分统一起来的一体,但它们都是自由的。”
总的来说,哲学的任务就是和解:“哲学……进入相互矛盾的定性的核心,根据其概念对其加以认识,亦即这种片面的定性并非顽固不化,而是可以被融汇于它的。哲学将其置于和谐统一之中,这种和谐统一就是真理。”Ebd. 真理就是和解。真理就是自由。
概念创造了和谐的整体性。各组成部分不受强制的组合成为整体所体现的协调性是美的:“美的对象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概念所设定的特殊方面具有协调统一的必然性,二是自由性由各组成部分单独体现,而不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加以体现。”
美的客体是指主体会与其达成一种自由关系的对象。只要主体依赖于某一事物,或者想要该事物服从于主体的意志、目的和喜好且遭到该事物的反抗,那么主体在此事物面前就不会是自由的。美感位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并搭建了它们之间的桥梁:“主体的有限和不自由,从理论上来看,是由于事物本身的独立性造成的;而从实践中来看,则是因为从外部激发的欲望和热情只是片面的……而且客体的抵抗永远无法完全被消除。”
艺术是自由与和解的实践:“艺术兴趣和欲望引发的实践兴趣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艺术兴趣让它的对象自由独立存在,而欲望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其进行摧毁性的利用;艺术鉴赏则反其道而行之,它通过对个体生存中的对象怀有兴趣,并且不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千篇一律的思想和概念,从而与科学知性的理论思考相区别。”
美是令所有形式的依赖和逼迫都消失的对象。美纯粹以自身为目的(Selbstzweck),不受外界影响。这种外界影响会使美“作为有用的执行手段服务于外在目的,而在实现这种目的的过程中,对象或是不自由地抵抗,或是被迫接纳外在目的”。
对于黑格尔来说,没有什么日常用品、消费品以及商品是美的。它们都缺少内在的独立性,即构成美的自由。消费和美是相互排斥的。美不会宣传自己,既不诱惑人享受,也不诱惑人占有。它只是让人驻足沉思,使欲望与兴趣都消失殆尽。因此,艺术与资本主义不兼容,后者让一切都屈从于消费和投机。
真理降低了熵(Entropie),即噪声级别。如果没有真理,没有概念,现实就会分裂成嘈杂的芸芸之众。美和真理都是孤傲的,并非大众的。自带排他性是真理的特质,真理还是理论的源泉。
美意味着自由与和解。因为美,欲望和强制都消失不见了。因此,美能够建立一种与世界、与自我的自由关系。
黑格尔的美学与今天的主流审美截然相反。新自由主义下的审美力产生了强制。肉毒杆菌、暴食症和整容都反映了这种审美力所带来的恐怖。
美首先要产生诱惑力,制造关注度。即使是黑格尔认为不可变卖的艺术,现在也要完全服从于资本的逻辑。艺术的自由从属于资本的自由。
书籍信息:
[德]韩炳哲.美的救赎[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