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职业是什么?体育专业~教育工作。心中要有教育观,要有格局,要有远见。 不能为了中考体育分数而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初中体育的依据是什么?国家文件与教材~初中体育教材与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项目多种多样~现行《体育与健康》教材全国通用,具有指导性、参考性,但可操作性不强,应结合本地本校情况有所取舍。
3.中学体育的目标是什么?体育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终极目标。现在初中体育课~围绕体育中考大干三年?技能学习与锻炼习惯养成才是主线。 四部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4.中招体育考试项目设置问题?考虑其科学性~全面性~项目发展导向性~运动技能实用性~学生心理生理机能。篮球与足球考核是否合理?能否加上投篮与射门?能否减少考试项目?1+3或+5。或者1跑步2篮球足球3跳绳跳远实心球
5.中招体育考试改变了体育课?使原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体育教材为内容依据的体育课变为以分数为中心以中考体育项目为内容的训练课 。尽管近几年初中生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仅仅限于初二与初三这两年,可谓昙花一现。小学,为了避免受伤,上安全体育课;初中,为了应付体育中考,上应试体育课;高中,为了应对高考,上自由(活动)体育课;到了大学,学习压力减缓,六十分万岁,凭个人爱好上兴趣体育课。结果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了14年的体育课(1404学时),可能最后大学毕业的时候,连基本的运动常识都不懂,也没有通过体育课养成运动习惯。更别谈什么终身体育啦!试想,照此发展下去,学生,能学到东西吗?学生的体质能不下降吗?不改变现有的中考政策导向与围绕中考的体育课形式,中考体育的弊端会逐步显现。
几个策略:
1.依据国家文件与体育教材,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制订教学大纲~《校本教材》。
2.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各阶段的体育学习要具有衔接性与延续性。
3.政策支持,各级领导专人负责落实与监督学校体育的开展。
4.初中体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分数为中心,初一初二练习综合体能与各项技能,初三才能重点练习中考体育测试项目。
5.体育课要有技能学习,也要要有体能练习,做到技能与体能相结合。
6.加强体育老师相关教育教学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
7.组织体育竞赛,提供实战竞赛体验:体育课堂有竞赛,学校有竞赛,市区有竞赛。用赛事引导学生锻炼。
体育中考经验或方略:
1.体育老师形成合力,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研,集思广益,优选教学方法、探讨技术动作原理、分析学生身体心理与项目技术情况。
2.对班主任与体育组长进行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指导,课堂与课间可采用组长负责。
3.制定初一初二初三教学进度计划,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与强度。
4.教会学生自己锻炼方法,加强课余锻炼,提高学生主动自己锻炼的积极性。
5.注重灵敏性、协调性、爆发性练习,充分利用多项目组合训练、分组循环练习,注重训练与恢复、休息、营养的相互促进关系。
6.关注弱势学生群体,争取家长的配合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