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抑郁,我研究过自己,但我的结论,研究数量太过单一,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这里只做参考。
我抑郁都出现在,朋友来我家玩离开时,欢快的聚会结束时,工作结束时。
而这些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在快乐结束后只要做不比这个更加愉快事件时,人就会感到很沮丧。
除了生物上多巴胺内咖啡之类让人快乐的因子,被消耗过多,会出现沮丧抑郁的情绪,还有就是其中的一个反差,就好像你吃了一颗很甜的糖,在吃一颗微甜的糖,你会觉得无味甚至难吃。
反差越大,你就会越难受,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的写的,“生命中曾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偿还。”
虽然每个人经历的苦不同,但感受到的痛,都趋近一个平衡值,你不可能一直快乐,也不可能悲伤。
你的激素分泌过度,你甚至不会快乐,会觉得疲劳,而且在进入到平淡的反差中后,你会感到痛苦。
而你若是很悲伤,悲伤分泌激素与之的器官疲劳后,你只剩开心,而且在你经历大悲大痛后,那些生活在相对平淡的事,你都会莫名其妙的感到开心。
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心里学家说,那些平时笑点很低,爱笑的人,心中一定经历过不可相信的悲痛。”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明明做着很枯燥的研究学习的人,平日里却很开心。
这是也是为什么,与朋友玩嗨后,你会很抑郁的原因。
玩游戏为什么会让你上瘾,因为他能提前预支你的快乐,而在游戏结束后,你回到现实的反差,就会形成一个难过的对比,你更加会觉得,游戏带给你的快乐,更加快乐,而生活更加无聊,从而因此越发的沉寂在其中。
幸福与痛苦真的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一生中吃的苦享得福都是一个恒定值,如果你年轻时吃的苦多,那么你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幸福,直到你把多出的幸福值耗完,若你年轻时享受的很多,那么你的幸福值就低于苦难值,那么这个苦难值就像高利贷一样,越长越快,最后慢慢偿还给你。
就像上面说的你吃了一颗很甜的糖,在吃一颗微甜的糖,你会觉得没味道,甚至难吃。
得出这些结论后,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不管你今后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走什么样的路,你承受的痛苦可能不同,但所感受到的苦一点都不会变少。
不管你怎么选,都躲不开生活的暴揍。
生活说:不管你什么身份,都给我排好队,一个个来让我暴揍,区别是你如果很快乐,那它就会多揍你一拳,把你揍回和大家一样的快乐值。
我明白这点后,就戒了那些预支快乐的活动,外出聚会,和朋友这耍哈,那耍哈,游戏也删了,发现工作痛苦变少了,平日里也变得开心的很多,最关键是感觉时间变多,变得充实了。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不容易,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关关难过关关过。
许多时候你感知到的反差,只是因为你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做游戏原画师的,相当厨师,做厨师的相当原画师。
家家都有本难练的经。
你若是真的觉得有什么生活方式,是没有任何痛苦的,那你就是去干。
真要有这种好事,不都围过去了。
每个人得到的苦难不同,但感受到的机会相同,你现在感觉很痛苦,我也感觉很痛苦,但最后出现不同的结果,无非是对痛苦的理解不同。
你可以主动去接受痛苦接受生活的暴揍,也可以被生活强行拉着去暴揍,不过强行,自然回用到一些比较残忍的手段,你自己体会。
所以说,与其痛苦的逃避,比如主动去面对,生活真的是如此,许多东西你无论怎样都逃不过去,你逃避不想理睬的事,它一定会回来,直到你解决为止,或者被迫向生活低头。
竟然躲不过,那就抱着享受的心态,去感受生活。
而且你的生活,如果只剩下一味的甜,那你真的就会快乐吗?
人生呀,就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时,那才是人生。
就算真的有外挂,你开个无敌版,能快乐几天,几天你就乏味。
虽然说,生活确实很苦,但咱们还是要选择主动去面对,因为后面等着我们的可都是甜。
改变是痛苦的,就像猛然间被针扎了下,你会痛苦一阵子。不改变则更加痛苦,就好像,得了绝症,被迫的躺在病床上,靠着手术来续命。
不想被生活追着打,就主动去迎接生活飞来的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