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场重要考试后陷入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倦怠,每一日总要在床上躺好久好久,然而电脑屏幕上还保留着自己制定的满满的计划表。我到底该选择哪个?满足自己偷懒的欲望是爱自己吗?亦或是选择战胜看似正确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可我更加明白的是,我并非喜欢偷懒,无所事事,而是对自己制定的计划毫无感情,所以只能选择逃避,选择躺尸。百无聊赖不是爱自己,心神不定地做看似正确的行为也不是爱自己,这一切都让我无法体会到被爱着。
那么倒回来推理,当自己感受到被爱的时候分别是在什么场景,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情景一:当父母、朋友或者同学为我做了什么,帮助了什么,提供了什么,我会觉得很感动,虽然有时并非真正的需求,但这种看似”多余“的意思表达却让人觉得暖心,觉得被爱着。
情景二:当我能够有能力为他人做了什么,帮助什么,提供了什么,我会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人的开心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被需要着,也代表着被爱着。但是,这种情况常常是在不损害较大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才得以发生的,如果损害了个人较大利益,该情景又会陷入另一个道德困境,又何谈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情景一和情景二的实质还是在于对于自我的价值的认知与实现。也就是说,被爱意味着对于自我的价值的认知和实现都有着较高的评价。虽然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形成该价值的认识,但被爱是一种相对主观的认识,所以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实现的主体应该是自我,而不是他人。他人是该认识发生、变化的工具。
而在自我的世界里,爱自己就是自己在与自己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对该价值的较高的评价。即我能够为我做了什么,帮助什么,提供了什么。而这种认识也是一种相对主观的认识。
进一步推理,如何爱自己也就意味着我们该如何提高这种自己能为自己提高何种价值的相对主观的评价呢?这里的关键词是: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 相对主观 评价
首先讨论“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价值是一种积极的作用。作用的范围应该包括很多,比如物理方面的健康,财富,精神方面的愉悦,快乐等等。这里不应该对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做片面、狭隘的解释。
其次讨论“相对主观”,评价是一种相对主观的看法,尽管其是基于客观的数据或事实,但经过大脑原有的知识体系重重加工,所以该看法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所以,我们对于自己先前行为的认识,以及与他人的行为对比是带有主观色彩的。那么,这里的重点就在于大脑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加工过程。如果大脑原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均衡,能够更加擅于发现优点与长处,那么我们对于自己先前行为和对他人的行为对比的认识就会有更多的积极反馈。
最后讨论“评价”,我们是如何形成对一个事物或人的评价呢?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我们所见,或是根据我们所闻,再根据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进而形成我们所谓的评价。类推,我们对于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是根据我们所见到的自己先前行为,或是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先前行为越好,或是和他人的行为对比越优,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就越高。先前行为,以及与他人的行为对比包括哪些?似乎什么都可以?
综上,可以得出只有当具备以下条件时:
1 当我们对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认识越广泛越全面时
2 当我们大脑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且更擅于发现积极面时
3 我们的先前行为越好,或与他人的行为对比越优时
我们被自己爱着的感觉就会越深,越强烈。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又该如何实现上述条件呢?
针对条件一,对于所有未发生的涉及对于自己能为自己提供的价值认识的事情,都不应该轻易否定说不行,而是应该保持好奇心。或许未来在做事情的时候,自己可以尝试换个心态,不是求完成任务的结果,而是抱着自己是否能够提供该价值的好奇心。
针对条件二,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大脑思维体系,换句话说,就是要自信!!看待事物,都应该竭力去发现积极的一面。
针对条件三,认真对待自己目前所做的,而不是看重自己这个目前行为的预期,或许这个要求可以绕回到老生常谈的“活在当下”。即努力去寻找在进行该行为的内心的愉悦感。愉悦感应该是纯粹的“心流”体验,不再有任务的大小,紧急之感。
再凝练下,爱自己的要件包括:好奇心,自信,心流。(这些真的都是时常会被讨论到的十分重要的命题~,但是真的从来没有认真理解该意义,所以也就无法做到)
这三者其实是紧密联系,前后辅助的。就个人而言,生命其实是一场探寻自我的旅程。人一辈子要完成的命题其实就是去解开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我?所以对自我的好奇心是第一步。正因为对自我的好奇心,所以碰见外物时,我们应该自信,因为畏难情绪,畏惧风险是摧毁好奇心的第一把刀刃。不是自信我一定能做到,而是自信我有哪些条件促使我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好奇心(比如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很多很多的钱才可以去攀登高原探索极地,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忍受极端的恶劣天气233)。最后是心流,很明显没有好奇心和自信,一个人是很难创造心流的感觉。当然好奇心和自信是主观要件,心流的产生也需自我创造出相对不会被打扰的客观条件。有了前两步,自然也愿意去努力营造这样的自我世界。
下一回,没有必要在躺尸与完成计划间犹豫。没有必要在精致地活着与成为猪精间犹豫。与其谴责自己潜意识还在认为无法完成任务的灵魂,不如叩问自己的内心,想要追寻被爱着的温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