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堂课中,李笑来讲了写作的五个阶段,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输出价值观,积累影响力,普度众生。我觉得刚开始写作的我,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学习思考和表达。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更让人意外的是,写作还会和价值观有关系。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写作课,而是一堂哲学课。
在上一堂课了解写作可以输出价值观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个人的价值观就像公司的愿景、使命,代表公司的最高纲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这个愿景和使命(价值观)也是随着环境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迭的。
菊厂以前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2018年后更新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刚开始,我认为没有这样的最高纲领,就是没有价值观。
李笑来的课程很接地气,4个问题很快就让我了解到价值观不一定要高屋建瓴。可即使是这么接地气的4个问题,我也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和梳理过。似乎有答案,又似乎没有答案。
1、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什么事儿无所谓,什么事儿是大是大非
3、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4、什么事儿绝对不能做,什么事儿一定要做到底
特意百度了一下“个人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就像李笑来说的,你的价值观就是你的宪法,没有价值观就没有宪法。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就没有坚定的选择。
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真是这样。我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正向的,一个是负向。
在育儿方面,我坚信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所以从不打骂孩子。有人认为我脾气太好了,能做到这种理想状态自控力太强了。孩子那么难管的动物,有时候是天使,有时候是恶魔,偶尔动手打一下太正常不过了。
其实不是我脾气好,只是我坚信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有一半的责任在家长身上,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即使在两个孩子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没有动手打过他们。
这个正向的案例,是因为我坚定的价值观,带来了坚定的选择和行动。
另一个案例,由于没有明确的价值观,造成浅尝辄止的行为。
很多育儿资料上都说,儿童要有足够的睡眠,早睡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我也认可这个道理,但是在我的价值观体系里,这是属于可做可不做的事儿。目前,我的孩子身高和体重都偏高,早上能正常起床上学。
在一次养儿育女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孩子10点以后睡觉的家庭只有3个,我是其中一个。在强大的事实对比面前,我激起了培养孩子早点睡觉的愿望,开始关注并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但是没过多久,愿望就慢慢淡忘,一切都打回原形。
前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她带的孩子刚8点多就困了。我很惊讶她为何能将孩子的作息安排得这么好。她说,她认为对的事情,就会简单的坚持。
孩子早睡身体好,对朋友来说,是她的价值观,她的宪法,所以能够坚定的执行下去。但对我而言,只是教科书上的正确说辞,是无所谓的事,注定调整孩子作息的愿望落空。
如果这次我把培养孩子早睡当做是价值观中更重要的事儿,就能坚定的执行下去。
除了梳理自己的价值观,那些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们的价值观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前天听了两个分享,一个是女儿同学的爷爷讲数学思维,一个是冰冰和依依老师的财富沙龙。他们身上都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价值观。
在爷爷的价值观里,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别人,可以给他带来快乐。所以他退休了带孙子的时候,还在不断地分享他的数学思维。分享让头发花白的他看起来精神矍铄,比同龄人年轻十岁。
在冰冰和依依老师的价值观里,他们坚定地相信《能断金刚》中的金刚智慧:你不曾得到的,都是你不曾给出的。所以尽管他们追求财富自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们,还会做很多公益的沙龙分享,很多收费的课程也会做捐赠。
梳理自己的价值观,让生活从混乱变得清晰;借鉴榜样的价值观,融于自己的生活,坚定的执行,just be it。
价值观在生活中形成,在文章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