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和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我是谁。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地定位自己,精准的要求自己,这是每一个干部立足于自身职责的基准点。每一名党组织培养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都应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不偏不倚,不折不扣;每一名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忠于律己,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坚守底线,永葆纯洁的政治本色;每一名国家公务员,要时刻将人民放在心头,忧人民之忧,愁人民之愁,解决人民忧愁之事,这既职责的要求,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要求。
为了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到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就是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群众的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科学把握,只有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群众立场的真谛,才能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与群众的重要纽带,服务好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秉持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实事,要在真招实干上下功夫,不能花拳绣腿,总是绣“绣花枕头”,这样会在发展上走入误区,在政绩上走入禁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就会在发展上偏离科学,这是对群众不负责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把握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处理好突出矛盾,纠正不正之风,建立长效机制,从而追求长期的效果。
依靠谁。不言而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革命事业致胜法宝。习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党员干部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到每个岗位上不是享福的,而是要为民办实事的。我们推进的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得好不好,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政绩观与事业观相连,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党和人民的事业都在召唤着我们,要坚持对党和对群众的一致性,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认真负责。观念决定未来,干部的政绩观是干部对于自己履职达到何种标准的认可和工作态度,关系着干部如何从政、施政、理政,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干部在岗位上的发展。一个满脑子心有杂念,善用旁门左道的人当了官,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更不可能专心致志抓工作,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应“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都只有始终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强化群众意识、党员意识,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不至于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迷失方向而走弯路、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