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壬寅,新年随笔

今天是农历辛丑年的除夕(腊月二十九),周一,天气阴,晚间有小雨。

晚餐后,收拾停当,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早已开始。

然而,没有去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躲在客房里,喝茶,刷微信,发红包(本人当群主的几个同学群)。此时,想涂鸦几个字,写什么呢?那就暂且将今日除夕发在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上的文字整一整吧!

2022.01.31,周一,天气阴,农历辛丑年除夕。

上午,10:00,去广达路红叶蛋糕店去蛋糕;明日,是母亲85周岁生日。大年初一的早晨,通常家里都要吃太平面。一是福州的庆生风俗;二是也借此方式,祝家人平安吉祥。这几年,女儿还在大年三十定了蛋糕,算是给奶奶庆生。

约10:30,开车去到五四路省体游泳馆,站好农历辛丑年的这最后一班岗! 

这些年,通常,在大年除夕这日,要做的三件事:

❶贴春联;

下午,午餐后稍事休息。起床后,我要忙的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了。

北宋诗人王安石有诗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年的春联,是前二晚到台江区象园头携城茶都厚春茶楼书法林老师处喝茶时带回来的,是老师的手书:满屋诗书添丽景,盈门桃李笑春风。横批:春风及第。老师说:你也已经加入了作家协会,这幅对联也很应景。

贴上后,感觉很不错,在寒舍,在即将到来的淡淡春风里,氤氲着的,将会是满满的书香味与书卷气。

❶贴春联

❷祭祖、祭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

大约16:00,妻子就系上围裙,下到厨房里忙开了。父亲还在的时候,母亲还有下厨房。父亲走了,我们没有再让她站厨房。特别是前二、三年,在一年里住了二次医院,原本还硬朗的身体似乎开始走下坡。幸好,因为医治及时,注意自身调理,这二年生活都还能自理,只是出门,如理发,或者偶尔上菜市场,都需要我们陪伴。

太太在忙,我也没有闲着,开始第二件事的操弄。

收拾平常吃饭的餐桌,请出父亲与外婆的遗像;摆上铜质的小香炉、烛台,摆好小酒杯、筷子及汤勺。就等厨房里烹饪好端出的鸡鸭鱼肉等菜肴上桌了。

之后,就是将蜡烛插上烛台并点燃;双手持香。持香时,右手四指交叠覆盖在左手上,两手拇指相对。食指及中指夹住香身,香尾抵住大拇指。上香时,头微低,双手将香举高,与眉头齐平。口中则念念有词,请外婆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凡间生人平安吉祥。

说到祭祖,这里又要啰嗦几句。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生,在那样的年代,算是一个读书人。参加队伍后,接受的是党的教育,学和教的则是哲学与中共党史,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相关联,他很马列。因而,早前,我们家逢年过节,家中是没有烧香拜佛的那档事的。

祖父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就去世了;祖母见证了我们兄妹俩的降生,但她在我们还未上小学的时候也病逝了。倒是从小抚养我们长大的外婆很高寿,活到了96岁,在2006年秋无疾而终。

因此,对我们家而言,已经往生而去的外婆与父亲,就是我们最现实与最亲近的祖宗。在世的母亲一改以往,也变得非常的重视与在意。

俗话说: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敬祖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上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祭祀先祖就是在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孝敬、感恩与怀念,是不忘自己的根本,懂得饮水思源。

从祭祖的层面而言,小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大到国家及社会。每遇逢年过节,就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与载体。

而土地神,则属于民间信仰中的一个地方保护神,在民国(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意即祭祀大地。在现代,已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它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祭祖、祭土地公,讲究的就是一种仪式感。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最好的传承,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

❷除夕祭祖

❸守岁,燃放烟花爆竹;

这是我在除夕夜要做的第三件事,通常在零点时分进行,以此表示辞旧迎新。

王安石亦有诗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所谓爆竹,通常就是腊月二十八、九左右,到小区附近的十字路口,那有新开张的临时售卖烟花爆竹的帐篷店里去购买。买的都是单条的小鞭炮,一条五元,二到三条就可。

家中客厅里,墙上的挂钟指针在滴答走动,逐渐向新年靠近着。此时,居住的小区里,甚至更远的街上或者是其他附近的居民区,已陆续响起了鞭炮声,还有冲天而上的烟花,在微雨的天际,凌空绽放,耀眼夺目。

彼时,我也会提着小鞭炮,带上手机、打火机,下到底楼,点燃爆竹,在其为了迎接新纪年,舍生忘死、昙花一现的壮烈瞬间,留下辞旧迎新的图像。

❸守岁,燃放烟花爆竹

此时,外头四周,刚才振聋发聩的烟花爆竹声早已烟消云散。偶尔还会响起的,大概与我一样,是酒喝多了(我是喝茶),方才醒来,补放之举吧!

走入壬寅年,这是我们大部分同学的本命年。六十一甲子,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生命里,通常不会有第二个甲子虎年。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就是我们对待夕阳红时段最正确的一种生活方式!

再见辛丑年!早安,壬寅年!

作者:马丁(连江县文化馆馆长、省书协会员)

写于2022.02.01,农历壬寅年大年初一。闽都福州!

虎年大吉!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