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喜欢的漫威是什么?
孩子的学习小组,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组名—漫威。读着这个词,眼前一下就浮现出许多勇猛顽强的英雄来。
就在2018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被称为“漫威之父”的超级英雄缔造者、电影人斯坦·李在洛杉矶逝世,享年95岁。
漫威公司及其所有者迪士尼公司在声明中称:“我们尊重并铭记漫威的创造者、发声者和王者……每当你打开漫威漫画时,斯坦·李都会在那里。”那么这样一个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被称为“不朽”的人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1922年出生的斯坦·李,原名斯坦利·马丁·利伯(Stanley Martin Lieber),他生长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从10岁开始阅读莎士比亚,也喜欢看通俗杂志,还有柯南·道尔、马克·吐温等人的小说。
一、倾备能量、坚守梦想
1939年,17岁的斯坦·李高中毕业,当时他梦想着成为一名严肃文学作家,但最初几份工作都碰壁了。此前,在学期间他也做过很多的兼职,比如为报社机构撰写讣告,为国家结核病中心撰写新闻通稿,充当三明治派送员,在制裤公司做文员,在百老汇Rivoli剧院做引座员,还做过《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订报员。
这些兼职虽然辛苦而且工作琐碎,但也为斯坦·李之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纽约先驱论坛报》也让他深入了解了美国的社会现状,斯坦·李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缓解美国人民的阴影。于是17岁的斯坦·李最后进入Timely漫画公司成为了一名漫画助理,每天做的都是一些校对和跑腿的杂活。
“那时候漫画师要用钢笔沾墨水,而我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些墨水池是满的”,“我会下去给他们拿午餐,做校对工作,为他们削好铅笔”。
在枯燥而且琐碎的工作中,斯坦·李的勤奋和写作天分很快凸显了出来。“不管我写什么,我都可以一口气写完,”斯坦·李曾说。
1941年,漫画师乔·西蒙离开了Timely漫画公司。命运也给了斯坦·李机遇,出版商古德曼正式任命不满19岁的斯坦·李为Timely漫画的见习编辑。
这个年轻人在漫画行业展现的才华使他在那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担任着公司漫画分部的主编和艺术总监职务。一直到1972年,他最终接替古德曼成了出版社总编。而此时斯坦·李这个名字早已响彻了美国漫画界。
他在最初也是一个“两手空空”的行路者。虽然梦想着成为严肃作家,17岁高中毕业时,斯坦·李却进入漫画公司当了一个跑腿打杂的助理。但他努力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拾穗者”,不断将学到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塞进储备行囊,在削铅笔之类的活儿之外他也没有放弃对写作的思索,终于漫画公司看到了他的才华。
二、不朽的传奇
漫威之父”斯坦·李的座右铭“Excelsior(拉丁语的超越、更强)”给出了一个肯定答案:即使时间流逝、世界改变,“不朽”仍然可以存在,那就是人们不变的精神理想。
在斯坦·李身上,“不朽”首先是突破,他一次又一次革新了漫画主题和人物角色,让黑豹成了美国主流漫画历史上第一个黑人主角。“不朽”也是他至死不渝的创作热情,他让无数如你我一般都平凡人感受到了鼓舞,有了在现实生活里“战斗庸常”的勇气。而这就是斯坦·李和他的作品的“不朽”之意义。
三、漫威精神
他就像森林里那棵大树一样,人也应当首先保持自我的优秀品质,然后再将这种优秀的力量向外扩散出去,为周围的人、为世界成就更大的绿荫。
被称为“漫威之父”的斯坦·李也是这样一棵“大树”,他的一生给无数人和事送去了遮蔽和帮助。比如他用优秀的漫画作品鼓舞了无数二战及之后出生和成长的年轻人。而《蜘蛛侠》、《美国队长》等漫画搬上银幕后也成就了许多年轻人的电影梦,如“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便说没有斯坦·李“就没有如今的我”。
除了他的作品,斯坦·李还曾亲身入伍,在二战时期作为“陆军通信兵”为美国本土服役,仍然用他“剧作者”的身份做出贡献,如编手册,做幻灯片和写标语、画卡通等。
于是在他逝世后美国陆军也发文缅怀称“感谢他给予军队的巨大支持”。也正是因为斯坦·李的这些奉献成果,他和他笔下漫威角色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全世界,无需刻意,柳已成荫。
四、唤醒人们心底的热情
在二战之后美国乃至全球都情绪低迷、心态消沉的时候,斯坦·李与其团队先后推出了美国队长、蜘蛛侠、X-MEN、蚁人、雷神、绿巨人等角色。超级英雄集合,漫威世界成形。斯坦·李的名字成为了这个宇宙的核心,他用了毕生之力去推动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更强大,即使只是在文学想象中。
黑豹是第一个美国主流漫画的黑人主角、夜魔侠是位盲人等。斯坦·李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尊重。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赞同,在他逝世之后,DC漫画的官方悼文中这么评价他:“他改变了我们看英雄的方式,现代漫画将一直有他不可磨灭的印记,他那感染人心的热情,让我们想起自己爱上这些故事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