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了,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特别不稳定,内心充满了各种纠结,而且写作成文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一开始的两到三个小时,到现在的四五个小时,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心力交瘁。我意识到,急需要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那次回家相亲,见了一个比较文静的姑娘,她家的光线较暗,而她自己又不怎么爱说话,五官的轮廓似乎很分明,便给我造成了一种很有好感的错觉。
后来便有了我们第一次约会,大白天之下她的全貌得以显现,看到她的那一刻我有些失落,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吃了顿饭,看了一场电影,通过聊天我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才24岁的她比我这个年近30岁的男人还要沧桑,没有什么固定的兴趣爱好,打着类似于幼师之类的零工,没有什么上进心,副看破红尘的世俗样子,似乎以后的人生主题便是“向钱看,向后赚”。
当然,她的这种生活愿景并没有错,而且很务实,相比而言,我似乎活在一片虚空里,不够实际。考虑到自己已接近而立之年,年迈的父母也在期盼着我尽快成家,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能再挑了,也许对方的这种类型与自己刚好互补呢。
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极其注重感觉的人而言,自我欺骗注定是徒劳。之后微信上履行程序般聊了几句后,我便本能地不想理她。其实,剥离开我的主观看法,坦率地讲,对方也很不错,那次的约会上,她多少谈了些自己的阅历与认知,也稍微展望了下自己的未来,还是很接地气的,人生目标也很具象。只是在我看来,世俗味太浓,我有些本能地抗拒,甚至反感。
而这一档子事,却诱发了我对自己所处现状的思考。我发现以我现在的能力、条件以及外界对我的期许,想要达到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可能,极其注重感受层面舒适与否的我,得失心自然很重,社会阅历又相对匮乏,因此,很难做到坦然坚持自我。
某种意义上讲,在简书写的这十几万字,更多表达了我对自己所不能达到的理想状态的向往和憧憬,说白了,有点自我感动。写到现在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所谓的瓶颈,这种瓶颈也在折射着美好未来与我自身现状之间的矛盾。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矛盾逐渐激化,写作方面的输出便愈发枯竭。
自古以来,有舍“才”有得,但不是“就”。说的装逼点,其实舍是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换言之,想得到必须要先失去,但如果能力、悟性以及抗压方面不够强,却贸然失去自己本已拥有的东西,到后来很可能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我想,这简单的五个字正是“舍得”的最佳诠释,舍去自己脑海中并不够理智和成熟的念头,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便在眼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美好,平和地接纳自己现有的一切,便有机会越来越好,否则只会变得更糟。因为接纳,所以知足;因为知足,所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