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困惑
他们,十二三岁,他们比以往的学生更早的迎来人生中很特殊的一个发展时期、变化时期、反抗时期、负重时期——青春期。这是一个人从儿童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打不到自律,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因“无聊行为”“荒唐事件”,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们有“心理疾病”,有“品行问题”了,是问题孩子了。但站在他们的成长过程这个角度来看,那些表现出来的荒唐行为,有些只是孩子在成长的适应性上遇到“困难”了。如果大人们能够帮助他们,或许他们就能走出困境,克服青春期的焦虑,改变青春期“一反常态”的行为。
“倾听”溯源
如果你想和青春期孩子面对面聊天,打开他的心扉,了解“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那就得认真听听他想说的,让他感受到你要帮助他的诚意,而不是以“让孩子认识他的错误”为目的。
1.倾听,让孩子的情绪可以安放
简单的问一句:怎么了?把时间留给孩子去倾诉。
我开始理解了他内心的焦灼。他是一个优秀学生,书是看的最多最广最有深度的,文章是写的最好最用心最有见解的,他有美好的形象,不允许自己错误呈现在“每日积分表”这样一个公开的积分栏中。可行为上还是无法完全自我约束,喜欢讲话的习惯一直存在。当自身的优越感和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内心相碰撞的时候,当渴求完美又达不到自己要求时,他爆发了,把愤怒转嫁给了比老师弱的管理者。
在青春期,孩子出现突发的行为问题时,我们老师不要在他们过于激动的时候开展教育。控制情绪,把热气氛冷处理后再去沟通。沟通过程,不要事先设定你自己想要灌输的观点,先真诚地去倾听,让他把内心的积郁先疏通,让孩子的情绪可以在老师这里得到安放,从而依赖你、信任你,寻求你的帮助。
2.询问,全面获得帮助孩子的办法
孩子青春期的情绪容易激动,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家庭氛围的影响。据调查,家庭中母亲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暴怒;75%左右的家长都是因为学业问题和孩子发生矛盾。
引发了父母极度的焦虑,以致双方教育观念有了分歧,爸爸的教育太偏向于70后,父母中规中矩的教导孩子又打不到爸爸小时候的优秀状态,于是孩子妈妈常常和孩子爸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矛盾。教育的主要力量,爸爸的话,孩子不愿意听了,孩子的疏导者,母亲,却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解码”相助
为所有青春期的孩子做好人生的导航。让孩子的陪伴者们能读懂眼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孩子,能顺应他们的需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一、反思自我,让成长的土壤变得温暖
1.老师反思,这是一种教育的姿态
教师,向来都是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我们真的不会犯错吗?我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没有更好顺应孩子生长。
2.家长反思,这是一种谦逊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也在扮演权威的角色,在家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一方更是如此。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有青春期暴怒行为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的教育观统一了,家变得温暖了,孩子也会逐渐不再那么紧张了。真正能改变孩子内心的是父母!
父母这一“权威”愿意在犯错的孩子面前承认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过失,也是将自己这种谦逊的态度带给孩子,向孩子展示我们不是什么都能干好的,我们要一起努力变得坚强、勇敢!
二、落实行动,让成长得到有效的帮助
让孩子在书籍中认识自己,不为自己的情绪恐慌,为成长做好准备。
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孩子的情感和认识自然发生。他们毕竟是孩子,体验过的教育远比抽象的来得有意思和有效果。出现问题后,我不直接教育,而是借助身边简单道具进行简单操作,让学生有所体验后,我问:你明白了什么?引发学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