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我似乎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一直活到了现在。很多人生的选择都不曾有过事先规划,很多重大决定也并未考虑太多潜在的后果。“心大”的有些自欺欺人。
生活节奏不温不火,生活质量不好不坏,学历不高不低,自己不快乐倒也不悲伤。内心时常有些隐隐的不对劲,总感觉哪里有些不满足。
思考良久,我渐渐发现,跟着“感觉”只能带给我当下的问心无愧和暂时的心安理得,但缺乏对生活和对自己实实在在的掌控也就难免焦虑和内耗。
整个2016年,我都在关注个人成长的相关内容,但奈何自己仅凭感觉行事的一贯作风根深蒂固,并没有去有条理、有规划地安排相应的具体操作细节,但好在冥冥中有了一个前进的大致方向。
一下午的线下分享让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我反思了自己为什么惧怕定计划的根源,也反省了自己数次信誓旦旦过后为什么又重蹈覆辙的根源。
2.我需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之前的“我”对“自己”太过挑剔也太过刻薄,今后的“我”和“自己”应当解除习惯性对立,心平气和从容向前。
3.我需要量化自己的目标,走出之前对“计划”认识的误区。我要明白,计划或是规划不是用来自我限制的,那些没有如期做完的事情也不是用来自我挫败的。我需要用它们来发现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合理地去做下一步的规划。
4.“钻石计划”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分享活动走入我心的几句话(大致意思):
1. 任何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2.减半减半再减半(少做总比不做好)。
我之前总是怕浪费时间而放弃做一些事情,现在意识到,其实什么都没做才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所以有想法就去做吧。(脑子跑火车想到这里)
3.我们想要的大多都是自己能力边界往外的那么一点点,努力突破一下,并不难做到,不要为自己预设太多臆想出来的障碍。
4.如果想要,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5.向宇宙下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