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到晚,在潮汕,没有什么是一碗粥搭配不了的。
早上它可以是低调的配角,搭配各式各样小菜的白粥,晚上也能是张扬的主角,吸收融合食材的鲜甜于一体的砂锅粥。
早上宜清淡,白粥佐配“杂咸”是潮汕大部分地区早餐的标配。
“杂咸”泛指潮汕地区所有的佐餐小菜,种类繁多,从蔬果豆类到海味生鲜,不下百种。
“杂咸”的制作过程,凝聚着潮汕先民的饮食智慧和勤劳节俭的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潮汕独有的饮食习俗,也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潮人胃里的乡愁。
▼五花八门的“杂咸”
“杂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主要分成三大类:(小菜种类丰富,部分没有办法译成排普通话,取潮语中的谐音命名)
一蔬果类,以蔬菜、水果为主要制作原料,主要用醋盐等腌制,保鲜期长,腌制后的蔬果,清脆爽口,十分开胃,包括菜脯、咸菜、贡菜、橄榄菜、脆瓜、乌榄、橄榄糁、酱瓜、甜瓜脯、咸瓜脯等。
菜脯,原料其实是富含水分又脆实的白萝卜,加盐晒干成脯。早上来不及准备早餐,撕下几瓣配着白粥,消食养胃。当然,最常见的搭配是切小丁炒蛋,滑嫩的蛋液裹着香脆的菜脯丁,形成独特的香味,老少咸宜。
▼菜脯炒蛋
白粥小菜最是养胃。以前生病的时候,没有胃口,家里就会煮一碗白粥,夹上自家腌制的一两颗橄榄或黄皮(不得不说,潮汕很多人家都喜欢自家腌制食材,家里腌制的酸梅跟我年纪一般大),说是消食加败火,咸中带点甜,令人胃口大开。
▼橄榄糁
二海鲜类,以鱼类和贝壳为原料,鱼类大多数只用盐水煮熟,保留食材的原味,初次吃的人很难接受那种腥味,包括各类鱼饭、钱螺鲑、腌虾姑、咸蟹、薄壳米等。
薄壳米,盛产于夏季的一种壳极薄,味极鲜的平价贝类海鲜。潮汕经典做法是金不换炒薄壳,金不换,原名罗勒,味辛香,这种独特的香草完美去除薄壳的腥味,大火快炒后香味四溢,肉质细嫩。
▼金不换炒薄壳
鱼饭一般选用当地的巴浪鱼来制作,这种鱼的肉质紧实,用盐水浸渍后在竹筛里摆放整齐,一层一层均匀撒上海盐,而后用重物压住避免变形,放进高浓度的盐水中大火蒸煮(盐水都是渔民日复一日蒸煮保留下来的,极咸极鲜),最后通风晾晒沥干。用咸菜汁混合酱油沾着鱼肉吃是绝配,甘润鲜甜。
▼鱼饭
三豆奶类,以黄豆、乌豆、花生、牛奶等为原料,包括腐乳、乌豆、花生、甜豆、牛铃等。
腐乳,用新鲜的豆腐干晒干,加盐晒至紧实,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放进豆酱中腌制,加上南姜末再晒,最后封好至罐中。夹上一块,不过方糖大小,小撮一口,咸甜辛香都在其中。
▼腐乳
牛铃,注牛奶于锅中煮熟,加醋促成凝结,半冷后以汤勺舀起,放入盐水中即成。夹上三两片放进温热的白粥,让它融化在粥里,淡淡的奶香味在白粥中散发。
夜晚降临,在路边支开红色帐篷的大排档也热闹起来,琳琅满目的夜宵让人挑花了眼,但无论怎样,一锅砂锅粥是必不可少的。宵夜喝粥,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油腻重口,十分暖胃。
比起低调的白粥,夜晚的砂锅粥就讲究多了,与广州艇仔粥追求粘稠糜烂的口感不同,潮汕砂锅粥要求颗粒分明,不宜太稀也不宜太干,对火候和水分都要求精准。
白粥清淡温和,砂锅粥咸香滚烫,在潮汕也叫“香糜”,常见的香糜有排骨鱿鱼粥、海鲜粥、鸡肉粥、鳝鱼粥等。
毫无疑问,海鲜粥是其中的代表选手,潮汕靠海吃海,一日三餐总免不了海鲜,粥水和饭粒吸收了虾蟹的鲜味,每一口,都在征服你的味蕾。
▼海鲜砂锅粥
食材采用鲜活的海虾、海蟹,熬粥前先将煎炒被摘除的虾头,萃出部分虾油与浸泡好的米搅拌均匀,这样做出来的海鲜粥香味才更浓厚颜色更鲜亮,接着在砂锅中注入清水,水沸后倒入米粒,大火滚煮,用勺子往同一个方向不停搅拌,避免米粒沾锅和溢锅,最后文火慢熬加入海鲜和虾油,最后注入灵魂,加入冬菜或榨菜、葱花,最地道的潮汕砂锅粥就完成了~(加冬菜或榨菜会让粥的香味更馥郁)
这就是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从早餐繁复的“杂咸”到夜晚大排档砂锅粥里氤氲的热气,一碗平淡的白粥,他们能变着花样做出了各式小菜,一锅海鲜粥,他们能穷尽技法精益求精去熬制。这些烟火气,滋养着我们长大,最终刻进每一个游子的胃里和心里。
离家就开始了思乡,甘旨肥浓哪抵得过萦绕在心头的家常味道,幸福,其实就是“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的平淡简单。
参考资料:
《风味原产地 · 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