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相较于孩子,也许我们更爱自己,像本文漫画中唐僧对待徒弟的态度一样。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很多人都相信,家长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起初,我对此深信不疑,但现在我开始怀疑了。
▽
昨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学校规定只需来半天,收作业、发新书、开学典礼,10:30就放学了,出于对孩子的重视,我请了一天假陪他。
下午,我们又干了四件事。就是这四件事,让我理解了妻子曾经批评我的一句话:你还说我强迫孩子,你更爱你的感受,更期望孩子按照你的意愿来办事儿。
我向来以尊重孩子来标榜自己,这也是我不断反思、看了大量教育书籍后最大的感受。
因此对于妻子的观点,我总是嗤之以鼻:哼!你根本是瞎说!
“妻子并没有瞎说!”这是我之后的感叹,“她是最了解我的人!”这是我一直感叹的一句话。
▽
我有很强烈的自恋倾向。
当然这并没什么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自恋,这是生命的动力——弗洛伊德。
关键是我并不认同自己有很强的自恋倾向。
直到那个下午,直到我要同时处理多件事——去打印照片、去邮局办事、去商场给之前做的陶泥上色、去跆拳道。
▽
我总希望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处理,很不适应多任务并行的情况。
午休后 14:30,在18:30跆拳道开课前要完成三件事情,还要在练习前1.5h吃完晚饭,时间很紧,我有些着急。
“怎么还在玩‘吃鸡’,快点走,不要让我等,下午还有很多事情!”我自恋的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我的意愿来,孩子能够立马放下手机、穿上衣服、马上拎包和我走。
壮壮并不理我,继续沉浸在和表哥远程“吃鸡”——假期里,孩子每天可以玩20分钟的游戏。
而我就站在他的旁边,感觉着自己的愤怒,逐渐被自己的头脑所控制;我开始向自己的大脑屈服,希望孩子立刻放下自己手里的事情,去完成上午的约定。
于是,我伸手按了手机的侧键,没收了手机,转身离开壮壮,并甩给他一句威胁:“你不是‘挂’了吗,车上也能看,快点走,下午还有很多事,不要光想着玩,不能太自私了。”
壮壮显然感受到了攻击,也有了脾气,身体出现了抵抗,显得更加不配合。
“我可不等你,我要马上走!”我真的走了,壮壮也就没办法,被迫跟着来了。
壮壮一直沉默,显然很不满,是恼怒的;但我更爱自己的计划,我更想让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我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对他的人格妄加批评,并且还用卑鄙的威胁手段让他屈服。
这完全是对待敌人的手段,看来我是更爱自己!
▽
因此,我无法相信:家长们都能做到爱孩子胜过于爱自己。
我就是那个无法做到无条件关爱孩子的家长,我更爱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我需要附加一些条件才能去爱自己的孩子。
首先你不能耽误我下午的时间安排;其次你要无条件的服从我的这些安排,并且对我的提问和要求要给出直接、立即、马上的答复和反应。
否则你就是影响下午所有事情进展的罪魁祸首,一切都是因为你,我会生气,会迁怒于你!
▽
这样的附加条件常常会非常隐蔽,如果不加深入反思,未必能够察觉出来。
我们会认为,这孩子怎么搞的,玩游戏没完没了——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完全符合之前的约定,还没到20分钟呢!
我们会认为孩子太自私,只顾着自己,全然不顾下午还有那么多事情——事实上,我根本没有跟他详细的去讲这些事情所要去的不同地点,以及需要耗费的时间,况且事情是你自己的,我为什么要着急。
这一切的发生,源自于孩子与我们力量的悬殊。
力量差别太大,我们更容易无障碍的表达自己的自恋,因为这时我们就可以去俯视孩子,而不至于受到孩子强有力的反击。
可是,当我们自己的自恋在孩子身上体现时,孩子的自恋就被打压,他的这股因为认同自己、感觉自己很好的情绪就会被深深的压制。
一个人自我延展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是反抗,这个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会以更激烈的手段去打压,直到出现第二个结果,彻底认输,压抑自己的情绪,被迫接受自己的无力;当然还可能有第三种情况,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在其它地方给你使坏,比如,拖延、不配合等消极情绪。
看来,成长于我来说并不比孩子的成长来的轻松。
注:文中草木虫作品均得到作者授权,再次谢过草木虫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