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需要管理,以前的我也深以为然。
2018年初,重新精读了《奇特的一生》,对书中主人翁柳比歇夫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决定开始着手实践摸索自己的时间管理法。
对了,交代一下。
我的工作是外贸,自己创业做了外贸公司,工作上有其他人跟进,所以时间相对自由。是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开始计划所有的时间开销和记录的。
首先,我做了每周计划和总结,把所花费的有效时间分为四大块:学习、工作、休息、娱乐。
每日用时间轴的形式一丝不苟将这四块的时间几小时分别记录,周总结汇总。
形成了下图的周总结页面:
做了总结,怎么少的了周计划呢,于是我在2018年第三周开始做了周计划页面,如下:
在此时,我都在孜孜不倦的记录着,暂时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也没有什么正向反馈,只觉得每日时间过得很紧,深怕浪费每一秒,并且一定要记录下来才放心。
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过更换格式。
例如,把时间在左边轴变窄,右边写读书笔记。这种方式用了不久后,我觉得需要专门用一个笔记本做读书笔记。
所以,又变成了下面这种粗暴的形式。
在纸质记录的同时,我甚至很变态的将时间表格整理到了印象笔记上面,方便实时查看。
终于,经历了漫长的1月~8月,我的耐心快被消耗殆尽,便停止了无休止的时间记录。
至此,我开始思考这种方式是否有意义。在刚才我翻看的时候,发现很多细节是有用的,比如看了哪些书,哪些电影,工作进度等。但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记录,不一定每一天都花时间记到纸质笔记本上。可以记在手机上,只记录重要信息。
现在我用的一个手机软件:小日记。随时随地记录工作/电影/书籍/读后感/购物清单....
这个APP可以将所有记录导出发到邮箱上面。需要找任何一条记录,有搜索功能。
如下图:
总结一下在时间管理中容易踏的坑:
1. 事无巨细的时间轴记录,会冲淡记录的初衷,让你陷入焦虑之中。
--解决办法就是只记录简单的结果,不在乎是几点看的书,几点看的电影,结果为王。
2. 纸质笔记或者手帐的记录方式太过笨拙,不灵活,无法搜索内容。记录的时间太长,每次至少花30分钟以上,不便捷。
--解决办法:用手机APP随时随地记录。
3. 不要随意轻信书上/各种平台上他人的时间管理方法,照搬是最笨的做法。
--解决办法,实践才是真理,不去试,你永远不知道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4. 时间真的可以被管理吗?
我觉得更好的理解是,时间不能被管理,在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事件可以被管理和记录。弄清楚这一点,才能有效使用时间。
以上。
祝各位在时间管理上面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