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类的励志文学、诗和远方文学,在我步入中年、父母亲步入老年、孩子步入童年时,就已经不适用了。
有理智的人,应该都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答案吧。看到这里,我就赶紧往后翻,看看,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心里有一种很迫切,很紧急,很激动,很想知道答案的感觉。
我已经是一个忙碌的中年人,如《富爸爸穷爸爸》所说,像一只滚轮笼子里的小老鼠一样,每天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只为了维持生计、维持家庭、维持一切照常运转,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即使这样,我也想找到我存在的意义。光凭想象,我都能够感觉到,确定目标后,一心追求目标的那种快感、充实感和意义感。
尚未成家时,我无比羡慕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并且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呢?为什么他可以这么不顾一切痛快地去追求呢?而且是如此纯粹的追求,自作自画,不要求任何名利和后世的赞誉。
步入中年后,再看毛姆,又变成了世俗的眼光:就这样走了,抛弃了妻子孩子,不太好吧……后面又有了一段感情,又对感情毫不负责,不太妥吧……最后创造出了绝世神作,却直接毁了,完全没有人知道、也无法流传,有意义吗?
所以说女生就比较容易将自己代入到文学作品中,享受共情的同时,也会产生现实和虚幻的模糊幻觉,明明是毛姆的作品,却偏偏要用现实去评价,奇奇怪怪。
但是这代表了人生阶段的不同,侧重点不同了,考虑的角度也不同了。
这个时候你来跟我说诗和远方,让我抛弃家庭父母追求永恒,那是不可能的。或者像是《富爸爸穷爸爸》里说的一样,想尽一切办法让资产升值,逃离牢笼,在当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中,也力不从心。
但是,我依然想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世俗洪流中稍微挣扎那么一下,让上帝笑一笑。
或许只有穷人,才会谈意义吧。就像穷人很喜欢说“XX是无价的”,很简单啊,因为有价的买不起。谈论不了大生意、大资产,也不能通过政治影响到很多人,为了追求心里平衡,只好和自己讲讲意义。就像看到了富二代联姻、政客联姻,你就会酸他们“不是爱情”,我虽然穷,但是“我是真爱”,这种感觉一样。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像许多许多畅销书一样,没有解答,或者说,解答了等于没解答。这一类畅销书,其实特别想中国古代文学的缩略版、曲解版或者是半懂不懂版。
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它给的答案是:
人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人通过冥想,有人一边听音乐,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选择到大自然中自己静一静。也有人选择和朋友或陌生人交流分享这个问题。还有人会通过阅读。
没有统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试试看找一个地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
或许我心里带着这个问题,一直想一直想,吃饭想睡觉想,应该能有一些进展。但应该不是现在,突然灵光一现。
这本书让我疑惑的地方在于,所有的都是围绕“我”,没有提到“家人”、“孩子”。就像一个数学定理,它只有一个变量x。但是我有好几个变量,x,y,z,根本无法代入到这个定理中去求解。
那么,我尝试自己求几个解。
1、照护好家人、孩子,就是存在的意义。这个观点其实在久远的中国非常流行。我们是家族、有族谱、宗祠的,每一个人都要为家族而努力。现在没有了家族,只有家庭,那每个人就应该为家庭而努力。这是非常朴素真实的意义。你希望你的父母好,也希望你的孩子好,那必须花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在这个上面。但是,现代社会又将这个打破了,原因在于“付出回报不对等”。对家庭好,全职主妇算是对家庭最好的了,但是回报甚少。对孩子好,他是否快乐、成功、孝顺,好像都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付出。这就会让意义蒙上一层不确定、不安全感、不受控制。
2、拿自己的喜好当作意义。那也是不行的,前面已经说了,我们已经是上有小下有老的中年人了,抛妻弃子,不是我的价值观。
3、拿自己的工作当作意义。如果在你没想通之前,就找到了一份工作,那这工作八成无法给你带来快乐吧。《中国是部金融史》里提到,工作,本质就是为了赚钱谋生。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是不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的,够谋生,就好了。尝试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好,但也很难做到。
4、如果还有其他之外的什么东西,当作意义。那你必须要在此上面花费时间精力。但是中年人已经是笼中之鼠了,再挤出时间精力也真的是十分困难。
所以,目前看来,是个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