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喜欢”到“我收藏”还要走多久?
许多初入门的摄影作品藏家,对于收藏大部分依赖于个人直觉和喜好,这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要想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藏品系列,不断挖掘全新眼光,遇到更多优秀作品,也是别有一番“门道”。
对收藏(倾注心血的对象)来说,问题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你对它们理解和热爱到什么程度,有关它们的记忆在你心中鲜明到什么程度。
——村上春树
眼光常新
摄影作品的市场总是充满新鲜活力和多样,
值得看的实在太多。
要练出一双老辣慧眼
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多看
就是不二法门。
你可以时常出席参观本地美术馆的大展,
参与各种重要的展出活动,
经典总是历久弥新
摄影作品展览或拍卖会
往往是收藏经典作品的绝佳机会。
藏家们可以藉此拥有那些出现在艺术史上
及艺术馆里的经典作品。
例如,人们对法国摄影大师Henri Cartier-Bresson的这幅摄影作品的喜爱,就从未减退。
了解作品状况
多花点时间了解一副摄影作品的
具体创作材质很有必要。
将你看中的作品与该艺术家使用同一个创作媒介的其他作品和同系列相比较,
才能对作品的保存状况和内涵了如指掌。
熟悉作品质地
了解摄影作品的材质十分重要。
了解作品的保存状况,就能帮你决定你的摄影收藏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
印刷与感光材质为摄影作品成相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有最早的溴化银白明胶冲印,白蛋白印相法,显色剂冲印法,染料转印和数码印刷等等,不胜枚举。
例如这幅Irving Penn的摄影作品,在哑光的纸上,有着层次丰富的炭黑色,
就充分体现了摄影师掌握铂钯工艺的精髓。
关注尺寸和数量
如同其他艺术品一样,
摄影作品也有分不同的尺寸和限量版数量。
因此,细心留意摄影作品目录/画册或网上
去了解作品的各类尺寸,限量数量。
当然,最好的方式,
就是亲临预售展览现场,
就能亲自去感受你心爱的作品的“美妙气场”。
不要小看来历
一定要打听收藏作品的来历
(也即作品的历史和收藏史)
很多时候,这些藏品要是从摄影师的后代或助理手中得来,那可算捡到宝了。
这张Robert Frank的照片,
最初是由策展人、编辑及斯卡洛出版商Walter Keller手中得来。
认真研读
拍卖目录或作品集里
通常会有很多关于作品有趣、实用
甚至有时会让你惊喜不已的信息。
很多时候,透过认真的阅读这些文字,
你甚至会惊喜地发现
让你钦慕不已的摄影作品
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
就拿Dieter Appelt的这幅
Forth Bridge—Cinema. Metric Space来说,
由312幅照片排列而成的巨型作品,
就是摄影师在2005年受加拿大建筑中心(the Centre Canadien d’Architecture)委托所创作。灵感来自19世纪下半叶爱丁堡附近的第四铁路大桥。
请教行家
内行看门道
比作品目录/影集更能提供海量资讯
和快速参考信息的,那就是专业人士了。
专业人士上哪找?
写这些作品目录和资讯的人就是。
力邦美术馆在2017年,
将会不定期邀请相关的行家举办知识讲座,
回答你的相关收藏问题,
帮你建立属于自己的收藏系列。
感兴趣的藏家不妨多留意我们。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或者被某位艺术家或ta的作品所吸引。
那么不要犹豫,
无论是亲临力邦美术馆询问,
还是进入YKLM艺空联盟的APP给我们留言,
都可以得到更多讯息。
收了要懂“藏”
摄影作品一旦成为了收藏
就不只是“一张相片”这么简单,
而是你的一笔投资了。
因此,要小心对待它们。
妥善收藏要注意
避免阳光直射
控制好适当的湿度
并且负责地为作品镶框
同时使用防紫外线的玻璃。
只买心头好
最后的最后,
没什么比收藏自己心爱的作品更好的收藏之道了。
无论是时尚"大片",
还是大师的经典代表作,
又或者是标志性的作品,
都可以成为你藏品的一部分。
这就是摄影作品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