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闻第六期第五次打卡

新闻标题:#毕业论文被偷吃后#

孩子情况:桐桐,8岁

共闻日期2024-9-23

共闻时长:5分钟

对话内容:

妈妈:上次聊过新闻的后续来啦,农学院学生学习的日常。

桐桐:我记得,有人种的西红柿被偷走了。

妈妈:对对对,是的。你记性真好,哈哈。

桐桐:为什么他们去学校检查,要吃掉别人种的玉米呢?明知道是别人的论文呀。

妈妈:可能是种的玉米太好吃了。如果你经过一片地,有很诱人的玉米,你想拿走一个尝尝吗?

桐桐:嗯,想。

妈妈:你觉得学农学专业辛苦吗?

桐桐:挺辛苦的。不过他们毕业以后也不一定非要下地,还可以选择留校当老师啊。

妈妈:这个主意挺好的,也是一个解决办法。你们班有多少同学?

桐桐:46个。

妈妈:那你们有多少老师?

桐桐:嗯,总共10几个。

妈妈:如果你们全班都想当老师,学校需要这么多老师吗?

桐桐:好像不需要。还可以选择当辅导员,到时就不用经常下地,学生不熟悉的时候去示范一下就好啦。

妈妈:嗯嗯,又多了一个选择。但是不是总要有人下地?大地是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吃的大米,玉米等,都是从大地上长出来的。

桐桐:可是原始人不是狩猎为生吗?他们会种粮食吗?

妈妈:嗯,你思考得很有道理。最开始人们是不会种粮食的,主要靠打猎,吃动物肉,还有采野果,所以寿命比较短。后来人们慢慢在河流旁定居,开始种植农作物,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文明,相比肉类,粮食和我们人体所需更匹配。

桐桐:所以种植为生比打猎为生更长寿一些。

妈妈:对,就是这样。你想去体验一下种地吗?

桐桐:想是想,但又觉得太辛苦。

妈妈:哈哈,妈妈现在非常想去尝试的大地的亲密接触,对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是大地能长出各种植物,包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吧。

桐桐:我还挺想看彩色土豆的,也想尝一下好不好吃。

妈妈:这是文中一个小哥哥的研究成果,应该现在还没推广。正是因为有不断的研究,我们的食物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了。

评论:(妈妈对新闻的评价)

农业既传统又辛苦,却是我们的根,自然里有科技无法创造出的美。

对话复盘:

1、最近孩子共闻兴趣不大,妈妈需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提前想好几个聊的角度和问题。

2、孩子现在受学校教育影响大,功利性更强,生命力不足,也是日后家庭教育要努力的方向。

以后可拓展的方向:

农学都有哪些专业?分别做哪些研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