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我利用午休时间,很快读完了期待已久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作者钱伯斯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师,《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出版于1991年,我的版本是2016年第1版,2019年已是第5次印刷,可见这本书在国内高度受欢迎。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陪伴幼儿成长的新视角,如果你是孩子家长,或是幼儿园及小学老师,或是图书管理员,亦或是儿童图书销售者,我想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关于阅读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阅读像是一颗种子,种下后可能不会有及时反馈,但能量却在那里,对人的影响是终身。儿童阅读,对于其学业和人生都重要影响。
二、阅读循环
“闭环思维”的说法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应用,本书提出的“阅读循环”与“闭环思维”、“PDCA理论”等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循环”是“选书——阅读——回应”的闭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是循环中每个步骤的帮助者。
(一)选书:了解儿童出版物,统筹图书馆、学校、家庭藏书,便于阅读的成列方式……
(二)阅读: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环境,读故事和讲故事,亲子共读,角色扮演,主题阅读,不同版本阅读……
(三)回应:分享感受,正式讨论,阅读记录,摘抄,涂鸦……
(四)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喜欢阅读,了解儿童心智发展, 发掘阅读兴趣,逐步拉长专注于阅读的时间,适时调整阅读难度,阅读方法建议,提升阅读品质……
三、家长行动清单
(一)明确自己的身份:有协助能力的帮助者!
有了明确的身份,目标才能坚定不移,行动才能更加有效。不等、不靠,积极调动家庭成员、邻里朋友等各方力量,打造婴幼儿阅读环境。
(二)养成阅读习惯,并在自己的读书清单中加入: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自身的成长也是子女教育的重要部分,读些促进自身成长的书是必不可少。我近期几乎都是在读儿童相关的书,但长期这样是不可取的。
(三)添置儿童书架,让家中图画书随手可得。
行为便利性往往被人忽视,然而它对我们的行为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商品,与视线平行的位置销售的商品价格会高于最底部。家中随手可得的图画书同样因此变得翻看率提升,为孩子的阅读作出默默的贡献。
(四)了解周边可利用的藏书
孩子出生前,我就开始买黑白卡、彩色卡,之后陆续有家人、朋友送了布书、绘本,自己买了咬不烂书、绘本、故事书,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购买,还可以借阅,从朋友家、社区图书室、图书馆、绘本馆、学校。
(五) 在孩子面前多读书。
言传身教对于孩子至关重要。在家中,不看、少看电视,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形成爱阅读的家庭氛围及文化,让孩子受益终身。
(六)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亲自共读。
1. 在读故事前,自己先读,了解断句、伏笔、深意、启发点等,阅读时声情并茂。
2. 讲故事更加注重互动,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和适合故事文本的方式进行讲述,还要关注儿童读者在听讲时的状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感官,通过互动让他们听得入耳、入脑、入心。围绕“谁做了什么?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讨论(也可讨论“谁是什么表情?什么感受?什么原因?——参考《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开展阅读拓展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多与读过的书进行联结。与3岁以后的孩子共读,可以逐步加入揣摩、预测、理解、复述等。
3. 根据兴趣选择图书,适时调整阅读难度,适当拉长阅读时间。
4. 逐步让孩子知道,在阅读时间内,除阅读之外不应该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七)制作阅读记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阅读后进行记录,长期保存就是孩子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孩子小,家长帮助制作阅读记录,孩子会写字后可以转由孩子进行记录,甚至保管。阅读记录可以包括:书名、作者、读完日期、感受等。
(八)家有年龄较大的孩子,建议参与社会上的阅读活动。
阅读能让孩子获得文学审美和愉悦,从阅读出发走向思考、表达和分享,正是孩子成长为一名真正读者的途径。花时间鼓励孩子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同时,写作、演讲能力让孩子更容易走向大的平台。参与“你读过这本书吗?”活动、读书俱乐部 ,写阅读心得,读后进行涂鸦和手工等,都可以让孩子成为思考型读者的同时,提升其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