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耐心做好生活中的小事,生命整体的意义和样子才会明朗起来。- P.布鲁克斯
当下这个繁忙的社会,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的头衔也在不断加码,于是乎,“斜杠”这个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变成了一种流行。可是,斜杠青年,真的是我们该追求的吗?
01
为了好玩做个人IP?
没有人是纯粹为了好玩去做个人IP的,都是冲着变现去的。
既然是变现,那就意味着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需要商业的做法,不需要遮遮掩掩,总说不是为了赚钱。如果你从事的商业活动能赚钱,还能实现你的人生理想,那不是更好么?最终,如果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不是好上加好么?
如果有困惑,可能是对一些概念没有充分了解,比如,商业的底层逻辑,企业的愿景和基本责任,目标和实现的路径,等等。
在商业范畴,如果没想清楚做一件事是为什么?相信我,我们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没有“正反馈”支撑,绝对坚持不了多久,任何人都坚持不了很久。我会赤裸裸地告诉大家,这个“正反馈”特别重要,就是变现。哪怕是粉丝百万,倘若无法变现,最终也会放弃。
大部分人没搞清楚一个逻辑,做自媒体是为了什么?为了流量吗?(做流量接广告不在我的探讨范围内,更多的是想讨论通过销售产品变现的情况。)
如果不是,我们那么在乎流量干什么?不是更应该在乎谁买单吗?
所以,大家看到问题在哪里了吗?
很多人的出发点与想要的结果完全是相悖的!
该话题,可参考文章:
《什么是铜臭味?》
《内求与外求》
02
是收益还是兴趣爱好?
如果人们所说的“斜杠”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那可能和我讨论的不是一回事。按照这样定义斜杠青年的话,每个人都是无数标签的斜杠青年。比如、旅行、音乐、绘画、运动、烹饪、摄影等等,都可以称为某某达人。
我说的斜杠,是我们对自己的称谓有明确的认识,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收益,实际的可以保障生活的收益。
就拿我自己举例,目前只有一个称谓,L小姐书创始人;硬要加一个斜杠的话也可以,独立作者。
独立作者好像和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不相干?表面看似乎是的,一个是文创 ,一个是商业,不但不相关还很冲突。
如果稍加梳理就会发现,所有在开展的事项,肯定是为大目标服务的。既然是家文化公司,作为主理人是不是需要有点文化修养?1)写书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和公司无关,但是,当这个人是创始人的时候,就有关,创始人是一家企业的灵魂,这是关乎公司品牌建设的;2)持续的内容输出,也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基本配置。
从现象上来看,它既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从实现上来看,我不得不承认,这对人的挑战非常大,分裂感是常态。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快速多元的社会,很多人,尤其组织管理者、创业者、研究工作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多重身份、多重性格、多重思维模式,我把这种状态称为“人格分裂状态”。
该话题,可参考文章:
03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再怎么高效管理时间,也不可能比别人多出1分钟。所以,与其说高效,我倒认为,如何合理地使用时间更有场景感一些。
合理使用时间的前提,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愿景是形而上的东西,需要落实成真实可见的目标;目标是很笼统的概念,需要细化成可操作的小步骤。
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的时间肯定是花在研究食材上,不断尝试如何做出调动人们味蕾的食物。
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的时间肯定是花在练习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在职人员,不论你是管理者还是职员,你的时间肯定花在处理公司事务上,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样的时间下,我们只能干好一件事,绝不可能既是运动员,又是厨师,那样的情况下,肯定一件事都做不好。
这时候,专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宏观角度如何理解“专注”?
其实,就和我们的工作一样,把工作任务拆解,把一个大大的目标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每个小目标设定完工时间。
有了阶段性的目标后,然后呢?
然后,再去评估你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换个说法,就是看你每天最高效、产出最大的是哪个时间段。利用这个时间段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在这个区间。剩下的时间,就自由发挥了。
哪个时间段最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你个人。有些人是早上,比如L小姐自己;有些人是晚上,半夜思绪澎湃。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发现吗?所谓的专注,背后其实是重复、重复、还是重复。而不是说,我今天好专注,我这周很专注,但回头发现,好像也没做成什么事情。
该话题,可参考文章:
04
长期主义永远不会错
每个领域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想要达到世界级的水平,十年,是个神奇的数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骑驴找马,是很多人认为比较“务实”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做到“无缝对接”,一种人们默认的能力强、受欢迎。这个情况,在职场和两性关系中都比较常见。
人力资源在找人的时候,都会看求职者简历上有没有空档期,如果有空档期,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你有什么问题,怎么有段时间没工作呢?是被上家公司辞退了吗?还是能力不够,找不到工作?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这段时间做什么去了。也许,你只是想休息一段时间,想清楚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方向;也许,你只是给自己充电,去进修了一段时间;也许,还有很多符合你当时需求的暂停。然而,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不合逻辑的,这就是刻板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所有人一起卷,一刻也不停歇,不然简历不漂亮了。
老实说,我并不是很理解,那些手上干着一件工作,又在找下家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每次都是裸辞,先结束掉手上的事务,做好交接工作,再去看新的机会。对我来说,换工作的空档,是我主动选择的停顿,给自己放个假。我一直认为,当你选择了一件事后,就需要全力以赴,没有时间想别的,做别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份工作嘛,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较真吧?嗯,那你可能需要思考,这个想法是不是导致你不断换工作的原因呢?也许,你压根儿没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才一直循环在找工作的死胡同里。
两性关系的场景同样适用,没有所谓的“无缝对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伴侣在和你分手时已经有了新的对象,那肯定在很早之前就处于三角关系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人在一段感情刚结束时,是无法马上投入一段新恋情的,不管是和平分手还是不欢而散,都需要时间修复、整合自己的状态。如果有人马上投入一段新恋情,肯定不是爱情,他们只是把对方当成暂时缓解痛苦的“工具人”而已。
该话题,可参考文章:
05
慢,就是快
如果我们看到有些人不慌不忙,在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着,不要觉得他们慢,他们比很多人都快。
首先,他们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其次,他们知道过程非常重要,需要时间发酵。
什么是正确的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为此而努力的那个方向。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才会坚定不移地走,不会中途折返,或者换来换去。
农民种庄稼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他们绝对不可能刚播下种,隔两天就去田里看看是否长出苗了,更不会拔出苗看看是否结果实了,他们知道,时候未到。
如果你在找寻自己真正喜欢之事的路上折腾了很久,依然没有找到,千万别泄气、别灰心,只要你一直在路上,一定会到达目的地,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或意义,如果这么容易,也不会称之为“灵魂之问”了。
继续前进,别回头,因为,你距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有时也会绕远路,没有关系,因为直达的这条路上可能有个大坑,看似绕远了,其实是你在规避一些陷阱或阻碍,整体来看,匀速下来,你依然是快的。
这就是我想强调的一点,在做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拉长为一生来看。我们永远要以我们一生的幸福指数来做决定,不要太在意眼下的得失。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坚持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因为我们会清楚地知道,坚持以后最终会获得什么。
该话题,可参考文章:
《如何做决定?》
06
总结
好了,来回答本篇文章的提问:斜杠青年,真的是我们该追求的吗?
不是,并不提倡!
我个人遵从的理念是,一次只做一件大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必须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做个假设,你是超人,同时实现了两个毫不相干的斜杠,我们先不说事情是否做到了极致,你享受吗?有时间享受吗?
感谢你已经看到文章结尾处。这时,你可能突然冒出个问题:Elon Musk这样的,创建了很多家公司的人,是在做一件事吗?是的,他在做一件事,每家公司之间都有关联,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终极目标;他也只有一个身份——创始人。
如果你对此感到困惑,可能没有明白目标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建议回到开头,重新再看一遍,也可以看看穿插的涉及这些话题的历史文章。
-THE END-
L小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