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安的烧砖窑越来越红火,家里的新窑也箍好了,很气派,让他们一家在村里涨足了面子。孙玉厚家再也不是那个穷得叮当响的破烂家了。少安在其他事情上,思想都很超前,唯独在对待秀莲,对待分家的事情上,就像个保守的老古董,连自己的父亲孙玉厚都不如。
细想一下,这是为什么。少安不会不知道如果分家另过,他和秀莲的小日子会过得要多滋润有多滋润。可是他为什么不愿意分呢?秀莲一提他就生气,还因为这事想要打秀莲。秀莲嫁给他之后,成了他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心疼他,爱护他,帮衬他,可他却时不时地犯浑。以前因为吃饭的时候秀莲给他捞稠的,他还动手打了秀莲。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是农村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这一点我是很不赞成他的。
他不愿意分家,其实是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从十三岁开始就和父亲一起担负起全家人的幸福。以前,家人们连顿饱饭都吃不饱,经常稀汤灌大肚,饿得走路直打晃。秀莲结婚好今年没有孩子,可能跟当时缺营养有关系。这个家是他眼睁睁看着一点一点好起来的,家里的弟弟妹妹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怎么舍得丢开自己亲手维护了这么多年的家业?
孙玉厚,再一次显露出他的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就像放孙少平出去闯世界一样,他完全理解了秀莲的心思,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能够和和睦睦地把小日子过起来。因为他知道,即使分了家,倘若他们这边有什么事情,他的儿子和儿媳也不会丢下他们不管的。
少安和秀莲怄气,赌气不吃秀莲特意给他做的好饭,回到父母家。孙玉厚发现了,立即让老伴去看望秀莲。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少安家,不单父慈子孝,就连婆媳关系都处理得这么得体。儿子和媳妇生气了,作为父母一定要训自己的儿子,偏心儿媳妇。这样才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少安吃完饭没回家,去砖窑干活,想用繁重的体力劳动驱散心中的苦闷。这也是一种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就像有些人生气了要到操场上泡上十几圈,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一般。
他的举动更坚定了孙玉厚要和儿子分家的打算,他想到,分家其实就是把少安和少平两个儿子分开,他想让少平回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