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锦璱(图片:梁冬同学会)
* 版权归(锦璱年华&锦璱)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
膻中穴:为你的情绪能量找一个出口
最近打卡诵读《黄帝内经》中的“灵兰秘典论篇第八”,遇到“膻中穴”,为避免川普认字认半边的坏习惯,特意去网上查了下读音。dàn zhōng xué,这个读音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却说不出是哪里不对。
说来也巧,今天早晨睁眼醒来,刚好看到正安小书童分享的中医金句,一下就来了兴趣。因为今天提到的内容正好跟“膻中穴”有关。
扫码收听节目,发现音频居然长达55分钟左右。基于喜欢梁徐这对中医二人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终还是坚持从头听到尾。
节目真真是极好的,自不用说。节目中,徐文兵老师说,他习惯将“膻”读作“shan”(本宫听来像是四声,但百度百科偏偏写作一声)。读“tǎn”也可以(从小到大,本宫一直念得是这个音),只字未提“dàn”的事。
这篇分享显然不是纠结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是让自己透过古人的价值观,去思考如何维护生命的质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形全。
在本宫看来,生命的气脉不通,同身体一样,须要追本溯源,找到堵塞的原因,而不是任性地一刀切完了事。
现代人总觉得古人各方面都是落后的,殊不知,他们恰恰才是拥有大智慧的得道之人。一个人从最基础的“知道”,必须经过意识的层层更迭,才能到达终极彼岸“得道”。
即使普通人并不想成为那些高级感十足的得道之人,但少吃些苦,多活几年,也总是好的。正如徐文兵老师倡导的那样,没事多揉揉两乳头正中间的“膻中穴”,大有裨益。
不要小看揉“膻中穴”这个关爱自己的省钱好方法,及时把郁结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身体卸掉,让能量做到来去自如,就是对自身“形全”最实在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