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快乐还是以前的孩子快乐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内容大概是问各个阶层的人幸福吗,对于这个核心话题,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相同,而且每个时代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期望值也大不相同,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幸福又是什么?很多时候看着孩子在家玩玩具不亦乐乎的样子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好孤单,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到底是社会进步,物质生活丰盈的现在幸福还是像我们那个年代儿伴成群,物质匮乏更幸福呢?
有一点必须承认,每个人对幸福感的理解是不同的,标准也是各有差异的。但不论是什么人,幸福感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物质的丰富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衣食无忧才可能诞生幸福感。所以按照这个逻辑,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相较于八九十年代应该大大提升才对。可现实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对于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或许是迫于生计让我们感到生活的不易,也或许是如今的我们价值观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也或许是步入成年后本就应该承受更多责任而不是去对比无忧无虑的童年心境。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无论哪个时代,大多数的他们不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童年的单纯和快乐与时代无关,那么他们的价值观又会有怎样的区别呢?
或许有些人会质疑,分析孩子的价值观未必有点天马行空了。其实不然,他们依然会有他们的价值观,虽然是羽翼未丰的孩子,他们也有一套对事和物的认知逻辑。
常常说孩子纯真的笑脸是生命的初航,他们的快乐源泉是什么?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儿时的快乐常常是因为与伙伴一起滚铁环,在生意盎然的小麦地里吹号子,拿着两毛钱一包的甩炮儿你追我赶,在炎热的夏日夜晚探索苍穹。我已经记不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做作业了,我只记住了那一根软磨硬泡得来的冰棍,忘记了书包里课本包装纸的颜色。只记住了春节外婆家的满堂姨叔,忘记了母亲训话时手里的藤条。毫无疑问,我们都对儿时的快乐念念不忘,那时的快乐是对零食的如饥似渴,是对伙伴的依依不舍,更是时光荏苒母亲未老。
那么对于今天,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又来自哪里呢?记得有一次老婆拍了一个视频,她早上准备到店里上班了,儿子在门口拦住她问妈妈要去哪里?老婆对儿子说妈妈要去上班了,儿子把门护住连说了好多遍不要去上班,这个视频我保存至今,我看到了儿子眼里满满的不快乐。
如今的小孩子的价值观与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同,他们渴求的不是琳琅满目的零食,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缺。也不是与小伙伴漫山遍野奔跑,因为时代在变化。
当然,纯真快乐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大多数时候依然是快乐的,家里堆积如山的玩具,他们总能在里面玩上大半天。但这并不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不可否认物质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对于孩子来说,物质的诱惑固然存在却不是快乐的本质。比如我在观察我的儿子,如果他自己玩的话不会持续太久,所以他会要求我陪他一起玩,这样玩一整天他都不会觉得乏味,这种快乐与我们那个时候如出一辙,是一种共享的快乐,是一种互动的快乐。
所以,无论哪个时代,孩子的快乐都是一样的,这种快乐的起源都是一样,如果说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快乐来自伙伴,那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大都来自父母,这种快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