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来源|《深度工作》
字数980|阅读3分钟
要设计出一款能满足所有客户的产品,永远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上面这段话来自《需求》。
思考一下,基本我们所有做营销工作的同仁们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而真实的情况是市场并不一定买账,这就又回到了我们所谓的“需求”是站在经营者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了。
那么这里就需要清晰的定位,以我们从事的医药行业来讲,营销活动开展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下↓
(1)产品适用于哪类人群?消费人群定位
(2)通过什么样的渠道销售?渠道定位
(3)以什么方式启动市场?模式定位
(4)定价多少比较合适?价格定位
以及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规格包装?采用什么样的推广方式,硬广还是软广?线下地推还是线上各种造势等。
而这些是我们在产品上市之前需要思考的,绝不是你认为好的产品,终端消费者就会买单。
这就像我经常和业务经理培训时候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于你重要的事情,对于客户未必重要,而我们需要把它变成对客户重要的事情。
因此在《需求》里作者提出:用准确的眼光,抛弃“平均客户的迷思”,破解令他们心动的关键,了解他们的购买欲望、方式和心理价格,那么,明天的客户必然存在于某个地方,随时等待被发现。
那么针对当下的医药市场环境,不论运作的是药品还是黄金单品,亦或是各种食品,都需要目标聚焦,中国是人口大国,把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群服务好,在市场上深耕细作,能持续坚持一年以上,后续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但如果目标定位不清晰,用力之宽就会被平均,一方面不能形成聚焦引爆的效应,另一方面随着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多,产出比和边际效应递减,也会引起对于市场继续运作的信心。
所以只有用力之专,才能达到力出一孔,先以熟悉的做为一个切入点,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再继续扩大规模和开发的范围,每一步稳扎稳打,好饭不怕晚,偌大的市场,坚持稳 准 狠,才能分到一杯羹。
而有时候越着急,步伐越快,未必能享受到胜利的果实,因为有可能成为垫脚石和先驱。
所以营销工作一定要先设计好顶层设计,再开展实际工作,去平均化,重点针对一类客户发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些远处模糊的梦想才会越来越清晰。
~end~
关于作者:
85后的职场女性,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码码字,记录一下成长心得,分享一下对于生活工作的深度思考。愿我们都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