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快乐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绿水青山,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轻轻的风和暖暖的太阳,宁静,安逸,与世无争。
农村人的生活,总是能自给自足。
妈妈去邻村打米的时候,常常把我带在身边。虽然路途算不上远,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要走完全程也是不小的挑战。
于是,妈妈肩上的担子下,一头箩篼里装的是满满的稻谷,一头箩篼里装着的是小小的我。
妈妈一路走,箩篼一路摇晃。我紧紧抓住箩篼的绳子,也随着箩篼摇啊摇,就像在荡秋千一样,让我感到快乐无比。
妈妈的生活里好像从来没有烦恼,她爱唱歌。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一路走,一路上教我唱歌,我们的歌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跟着妈妈去打米的次数多了,我把打米的过程记得一清二楚。先把稻谷装进料斗里,打米机一启动,大米和谷糠就兵分两路,乖乖地跳进地上的箩篼里。一会儿功夫,空空的箩篼里就被白白的大米堆成了一座小山。谷糠轻轻的,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米香味。
我家后院的小山坡上,长满了各种杂树,这里便成为了我的乐园。
以一棵小树苗为中心,将左右两边的泥沙兵分两路,顺着坡度,将它们引进两个容器里,一边的是米,另一边的就是糠。这样的游戏,我能玩上半天,乐此不疲。
我家门前有一条河沟,两棵老榆树斜长在河沟边上,枝丫伸到了对岸。
我顺着老榆树斜斜的枝干往上爬,找一个三角枝丫交叉的位置,躺在上面,跷起二郎腿,左手枕在后颈下面,右手肆意地将榆钱儿大把大把地送进嘴里,清香中带着微微的甜味,这是榆钱儿特有的清新气味,心里那滋味真叫一个美呀!
吃饱了榆钱儿,起身骑在树干上,观察小鸟的窝,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种材料编织成的。摘下一片树叶,逗一逗忙碌的蚂蚁,惹得它们惊慌失措。看蜘蛛织网,帮它们一圈又一圈地数着网线。看到它们织成一张新网,替它们高兴得叫起来。
半天的时光就这样在老榆树的身上悠哉悠哉地度过。老榆树轻轻地摆动着枝条,分享着我的快乐。
每当下了大雨,河沟里的水就会变得浑浊起来,这便是抓鱼抓虾的好时机。
我和哥哥姐姐找来撮箕、背篓、箩篼之类的竹制用品,把它们倒放在河沟里,开口逆着水流的方向。过一两个小时再去收拾这些容器,里面就会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鱼虾。
妈妈配上家里最简单的调料、泡菜进行烹饪,一盆香喷喷的鱼虾就做好了。一家人围着一张四方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我和哥哥姐姐一边吃鱼,一边给爸爸妈妈分享抓鱼的过程,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爸爸妈妈也不忘夸奖我们几句。
炎热的夏天,爸爸会带着哥哥姐姐和我去村里的堰塘里学游泳。其实主要是教哥哥游泳,因为那个时候会游泳的都是男孩子。每家每户都是由爸爸带着儿子学习游泳,女孩就是在浅水区玩水嬉戏。
女孩子们在一起玩打水仗,水花四溅。清凉的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裳,贴在身上凉凉的,增添了我们对夏天的爱意。
村里的鸭鹅都放养在堰塘里,惊得它们“嘎嘎嘎”地串来串去。在水里追赶它们,也成了女孩子们的乐趣。
有时在浅泥里,还能摸到鸭蛋鹅蛋,那就是意外收获。反正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鸭鹅下的蛋,捡到蛋的人就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家,炒上一盘葱花蛋,满屋飘香,一家人享受着这意外的美味。
这样的热闹场景,鱼儿们也忍不住跳出水面,大家又在水里蹦来蹦去,追赶跳跃着的鱼儿。
时隔多年,那欢乐的场面,至今仍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
农村的田野里,有各种各样的蜻蜓,黑白色的、灰色的、蓝紫色的、红黑相间的、绿黑混合的、大红大紫的、粉红的、小巧玲珑的……
它们身体修长,色彩艳丽,体态优雅,飞行起来灵活敏捷。
我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追着蜻蜓跑,汗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我们也不停下来,沉浸在追逐蜻蜓的快乐之中。
直到天黑,各家的妈妈站在家门口大声地叫孩子的乳名,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遇上满山花开的季节,捉蝴蝶也是我们的一件乐事。蝴蝶停在花朵上,单靠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想要捉住蝴蝶,也是不可能的。
小伙伴们找来竹条,编织成一个圆圈,再找一些家里的碎布头,简单缝成一个网,固定在圈上,再连接上一根树枝,蝴蝶网就做好了。
因为是大伙儿的劳动成果,所以大家轮流着使用。有幸运的伙伴网住了蝴蝶,我们就几只脑袋围成一团,一起观察蝴蝶的颜色、花纹、翅膀、眼睛、触角等等。短短几分钟,又把它们放飞回大自然。
童年的好多趣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