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在小区里吃面条,我和小妞刚在桌前坐下不久,对面就来了一对老人,大概60岁左右。
阿姨先问“此处有没有人?”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二老坐下。阿姨便开启抱怨模式,说墙角侧面那个位置一点都不好坐,语气里满是急躁和责怒。
想到四个人坐一个小桌子,可能有点拥挤,我便示意小妞:“不如我们换到墙角侧面那个位置去吧?”
小妞欣然同意了。
刚坐下吃了不久,又听到刚才那位阿姨在大声地对着服务员嚷嚷:“怎么回事呀?我们明明点的是两份,为什么只来了一份呢?!”
服务员解释说很快就来了,阿姨又开始大声埋怨:“我们同时点的两份,你们怎么不一起煮呢?你们这是怎么做生意的?!”
服务员没有做更多解释,毕竟刚开业的店,顾客比较多,一时也忙不过来。
我和小妞相互对视了一眼,不自觉地皱了一下眉头。
02
都说“四十不惑”,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的心境会越来越通透,越来越佛系。
能放下的越来越多、可计较的越来越少。
人生应该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
只有心态豁达了,眼前的风景才会更美好。
我不知道,当我60岁的时候,是否也会象眼前的老人一样,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计较,把自己弄得心浮气躁。
或许40岁的我们,更应该提前思考一下,人到中年的“修身法则”。
如此,将来才能做一个优雅、宽容的老人吧!
03
首先,人到中年要学会放下执念。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身在红尘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俗事所困扰:比如婚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孩子不听话、各种事非所愿、愿而不得。
当各种不如意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身心疲惫,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想不通,人生的路为何会如此艰难?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味执着于自己最初所定的目标,便会受困于心、作茧自缚。
当现实与理想背道而驰时,千万不要与现实较真,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
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期望值过大或者不切实际?
那么这个时候,就得调整目标、退而求其次。
有些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只能劝自己坦然去接受。
就算现实真的很糟糕,也要相信,你一定不会是最糟糕的那一个。
或许你在抱怨自己脚上的鞋不够好时,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鞋穿。
很多时候,不是现实真的很残酷,而是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未曾想,其实人生在世,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
所以,放下执念、放宽心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才不会活得太累。
04
其次,人到中年,不要太在意得失。
很多人特别精明,和人相处,生怕自己吃亏,而如果有点小恩小惠,又一定会全力去争取。
俗话说:大智若愚。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一定不会去纠结于小利益,反而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他人受益,这就叫“格局”。
其实人与人相处,没有人是傻瓜。
格局大的人,会让人相处自在,如沐春风。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你行了多少善、给了多少机会给别人,这些“善”和“机会”,一定会在某一个时间回馈于你,这就叫“因果轮回”。
宋代儒学家朱熹曾说过: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一点点私心而蒙蔽自己,也不要因为一点点私欲而束缚、牵累自己。
名也好,利也罢,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往今来,但凡贪“大利”者,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再多金银财宝,终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来的钱财,只会葬送掉一生的仕途与一世的清誉。
喜欢贪“小利”者,既不能“大富”,也无真正的快乐。
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活得拧巴,别人看着,也相当拧巴。
05
最后,人到中年,要学会孤芳自赏,不要争强好胜。
所谓“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我们没必要在人群中事事争先,非要每时每刻去展现自己。
有时候在无人的角落孤芳自赏,安静地做自己,何尝不好?
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没必要那么急切地刻意去表现,让人家觉得你多优秀,以此获取掌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时候就算别人不理解,甚至对你有偏见或者非议,其实也算不了什么,我们无须活成每个人都喜欢的样子。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或者不让大多数人讨厌,就已经足够了。
人到中年,我们不必事事去凑热闹,或者和人家争得面红耳赤,不相上下。
适当的收起锋芒和棱角,做一个安静的独行者或者观众并没什么不好。
四十不惑,愿我们每个中年人都能学会放下,及早修身,将来成为那个优雅而大气的老人。
(完)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