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某宝与某东的购物流程差异
经过逐一记录、分析某宝与某东的购物流程,发现有以下差异:
1.某东减少了与卖家的沟通环节,一般我会挑选自营商品,基于对该家公司的信任,只要价格和性能合适,我就直接下单了,不会像在某宝那样,在旺旺中反复确认细节;
2.在某东不会按照信用、卖家所在地域进行排序和筛选,因为某东(自营)物流更快,不需要考虑物流花费的时间问题;
3.对于日程用品,当缺货的时候,我会直接在某东的已完成订单中选择,直接下单购买,取消了搜索、比价和沟通环节,非常快捷方便;
4.因为某东的售后环节支持上门取件,不需要像在某宝那样,要在旺旺中和小二反复沟通退货的细节,还需要自己填写快递单,退换货环节的用户体验,某东要比某宝要好。
二、流程比较差异后的感想
1.在物质越来越丰富,人的注意力、时间价值更高的趋势下,常规性产品我会倾向于在某东购买,因为流程更加简洁、高效,品质也相对可靠,除非是某东上没有,非常小众的商品,我会转到某宝去看看。从购物平台来看,我的第一选择是某东,简洁高效,第二选择是一些定制垂直类网站,比较适合服装类、眼镜等商品,第三选择是某宝,主要是寻找一些小众的产品。
2.从我自身购物平台的变迁,反映出一个趋势,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减少选择的平台和设计,会更有吸引力。例如,过去我还会在亚马逊、某东上纠结、凑单,现在都是购买他们的会员,看中的书就下单,减少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和注意力。
3.建议某东、某宝向亚马逊学习,开发智能硬件,对于客户长期会稳定购买的商品,例如牛奶、矿泉水等日常用品,可以赠送一个智能硬件,吸附在冰箱或者餐桌上,客户发现用完了,1 click,点一下就下单了,高效、快捷,极具用户粘性。
三、如何用简单的数据指标,分析和比较微信、简书和知乎的商业逻辑和战略?
对于个人,估计很难拿到这三家公司的整体运营数据。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一个作者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作品(文章)同步放在上述三个平台,然后跟踪和统计粉丝数量、成为原创的时间、获得打赏功能的时间(简书自动获得该项功能)等等。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做简要的分析,即这三个平台,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文章、对什么样的作者最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