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买绘本纯属跟风,大女儿出生第一天,我就着手琢磨咋培养这个小丫头。书是必投项目,各大育儿网的攻略或者说经验翻了好些。
于是,这些年,月月买书,坚持不懈。
得,我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了?
不怕大家笑话,只搬来上周家庭会议上的部分总结:陈XX,女,5岁,班里的刺头儿,浮躁爱动,老师的话油盐不进,吃饭东张西望,眼神游离转圈圈,捣乱,还爱吹牛。
感谢苍天,还好幼儿园不考试,不然不管我这个妈妈多美,那个孩子是坐实了闪亮的“吊车尾”一枚。
这不,今天早上起床信誓旦旦:“早安,妈妈。五碗,我会加油,吃饭进步。我就是我!”
哦。
这最后一句,“我就是我”,大概是来自于《鱼就是鱼》的话语体系。
出现此前状况,我和老公深入探讨并反省,过去的两个月,我们太忙碌,尤其是我,常到她已睡着了,才想起答应陪她读书,又没来得及。
这周,我们又恢复并发誓一定要坚持陪她读书……
刚四五个月开始,从佐佐木洋子的小熊系列,到哭了八百回的宫西达也之恐龙系列,还有淡淡的信谊绘本系列……造了几百本。
书架上残存的一片片“孤魂”,记忆着她的沉迷……
如今,樱桃又到了读书的年纪,我自己也对绘本由最初在淘宝上胡乱地拍,到现在纯真地爱,并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上,深受学生的喜欢……
所以,这个六月,我的阅读主题是绘本。
窃以为,无论怎样,我们都要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特别是经典之作。举双手赞同,“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的书”,所以有“亲子共读”一说,近来也比较火。
说起行动,首先爸爸妈妈不能糊弄,拿到一本书,总是要先深入其中体察它的美妙无穷,再转化为声情并茂且不加任何个人观点的讲述。
如果只把书丢给孩子,绝对是不负责任行为,对孩子一定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那种影响力不是知道了哪个故事,识了多少字,掌握了什么能力,而是像一粒情感、素养、幸福的种子,于孩子心中慢慢长成,神奇的、形象的、对世界的感知力。
这“感知力”的种子,必须由爸爸妈妈的感受和爱的语言说服力,支撑力,自自然然,一遍又一遍地使书中的人物、文字、图画都真实可感,无比亲切的在孩子的语言和生活经验里活灵活现。
“我认为孩子读完一本书,会发出深深的叹息,眼中闪着光,是最有意义的。我相信,这时的幸福和满足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读了这么几年,费了不少买书钱,我的女儿依然不优秀,我却见证了她无数次随书畅想畅游天下,和她一起感动兴发,听她突然说一些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话……
朋友们,一起行动起来,让孩子的身边布满有趣的书吧,而不是父母认为有用的。
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喜欢并享受阅读。
一起尽可能去制造读书的快乐氛围,少梳理什么乌七八糟的故事情节,更别无聊地发问零碎低智商的问题。
只要做为大人——你,能管住自己,只是用心用情,似无目的读,就是做到了最好的阅读指导,也是觅得了最佳的亲子沟通技巧。
附图——《松居直最喜欢的50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