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厦门保安一句话,弄丢学校100万元“。某小区业主谢先生在小区群里面发了一段话,立刻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段话的意思是,“捐赠100万元做教育公益事业,本想大同小学离我们小区近,昨天特地跑到学校门口给保安讲我是住傍边小区的业主,无附加条件给学校捐赠100万元,保安不让进也不给学校报告此事,说捐1000万元也给他没什么事。理论一会我就离开了,离开时还特地留下我的电话和捐赠意愿的纸条,让保安转交校领导。昨天没有接到学校电话,上午将此笔捐赠给厦门六中”。
大家议论纷纷,“一句话顶100万元”,这件事冲上热搜。
对厦门六中的捐赠过程很顺,谢先生来到门口,对保安讲明来意后,保安立即给校领导打电话汇报,校领导高度重视,马上与教育局取得联系,并完善了捐赠手续。
同样的事情,同样是保安,不同的态度,不一样的结果。
但我们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事本身不足为奇,只是因为巧合,同样都是保安,一个傲慢将人拒之门外,结果失去了本应到手100万元;一个礼貌待人并及时汇报,意外得到100万元捐款。
试想第一个保安,如果遇到谢先生来到学校,礼貌接待,得知是要给学校捐款,不管是真是假,打个电话给领导请示一下,如果学校得到了这笔善款,保安在领导眼里是不是也立了一大功?
就算不相信谢先生捐款是不是真的,也不应该说“捐1000万元也给他没什么事”的话。在谢先生留下电话和纸条后,也没有将纸条交给校领导,而是私自处置,导致校领导不知此事。在网上看到消息后,校领导急忙给谢先生发短信,表示感谢并致歉。
于是很多人对本该到手却又失去的“100万元”深表遗憾,认为这个保安真的是太笨了,一句话就失去了100万元。
但我不这样认为,100万元是谢先生捐赠给学校的,并不必然属于学校,不管保安的行为如何,没有得到100万元只说明捐赠行为没有成立,不是保安的一句话导致学校失去的100万元。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有就高兴,没有也无所谓,本来也不一定就是你的。
我认为应该抛开这100万元来看问题,保安的职责是保证学校的安全。到学校来访,门卫是有规定的,保安也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执行,而不是凭个人主观行事。给学校捐赠100万元与到学校推销东西,对于保安来说只要不符合要求就不让进。他没有能力去判断这两件事的本质区别,而是采取一视同仁,按规矩来办,至少比放进去,万一出了问题后被追责强。
保安的心里想这个人说要给学校捐款,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事,能轻信吗?给校长打电话,说不定会被校长骂,谁会没事找事往自己身上揽事。
有人会说为什么第二个保安就给校长打电话了呢?我想这说明每个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样,门卫制度上的规定可能是不一样。第二个保安或许有打电话汇报的权限,或者他的变通能力比第一个保安强,总之,两个保安处理问题的态度不同,并不能说明与100万元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许就是一个偶然的因素。
我觉得这件事情引人深思的应该是,第一个保安没有礼貌接待谢先生的问题。
不管学校的制度怎么规定,可以不放人进去,也可以不打电话,但是不应该对谢先生说“捐1000万元也给他没什么事”的话。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别人说的话,你可以辨别真假,可以怀疑,也可以拒绝(虽然替学校拒绝捐赠还是有点越权了),但不可以说伤害别人的话。
谢先生来学校捐赠,是带着善意来的,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代表学校表示感谢,并说明学校门卫的规定,至少让别人的内心感受到温暖,不应该寒了好人的心。
谢先生的善良和大度,大同小学校长表示感谢诚恳的态度,都让整个事件得到了最好的解决。我们这个社会是美好的、充满正能量的,好人就应该有好报,感谢他们的爱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