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app听卓克老师的科学人物课:杨振宁。
通篇学完,才知道自己误读了杨振宁教授——我们许多人眼中(包括曾经的我),所谓的了解,其实是从他和翁帆相差54岁的婚姻;是晚年回到清华,恢复中国国籍,是他极力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
于是,在很多人眼里的杨振宁是一个江郎才尽,挂着诺贝尔奖头衔,回国享福的过气科学家的形象。
但在身为科普工作者的卓克老师眼里,杨振宁却是二战后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放眼整个物理学史,成就超过杨振宁的也屈指可数。如果不理解,只要看下面这组数字,就明白了:
除了杨振宁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外,先后还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
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此外还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也就是菲尔兹奖研究的对象,是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奖项,都是他伟大的证明。不夸张地说,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战后物理学的研究范式。
杨振宁最杰出的物理学成就之一就是因“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奖。但还有一项杰出的物理学成就是“杨-米尔斯方程”,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如果熟悉科学史,我们就会知道,杨振宁属于那种刚好错过了最大的风口,却依然做出了史诗级成就的人。
在1922年杨振宁出生的时候,持续了20多年的物理学“黄金年代”已经到达顶峰。等到又过了20多年,当他开始做科研的时候,黄金年代的大潮实际上已经退去,到了次一级的“白银时代”了。也就是说,相对低矮的果实已经被摘完了,这时候要想取得成就,比黄金年代要困难得多。
但这正是杨振宁的伟大之处——
在错过了最大风口之后,仍然做出非凡成就。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第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学之巅,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将这份荣耀和辉煌延续。时至今日,他依然是我们中国人触达过的最高的高度。
这么一对比,杨振宁的成功就非常值得探究了。
横跨两种文化、历经战乱艰辛、饱受误解争议,却依然登上了科学之巅。他是如何突破障碍、成就自我的?他的成功源于做对了什么选择,避开了哪些陷阱?
关于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
翁帆和杨振宁最早是1995年认识的。当年有一场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四个人是主角。在汕头大学的安排中,翁帆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她那时是大一的学生。
几天下来,翁帆给杨振宁和杜致礼留下的印象很好。从那次会议后,翁帆偶尔会给杨振宁来信。直到2004年初,杨振宁又收到了翁帆的信,之后发展到打电话,邀请到家里做客。9个月后,他们给双方的好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大家他们结婚的消息。
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年龄相差54岁,非常罕见。大部分这样年龄差距的婚姻,女方都会被说是傍大款,男方都被评为老不正经,甚至道德沦丧。所以他们结婚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但是到了今天,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因为时间证明了一切,这已然是一场15年之久的婚姻了。
杨振宁自己说过,曾经在数学领域做出过重要成果的哈密顿(W. R. Hamilton)在太太过世后,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的日子,甚至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他不愿意过那样的日子。因此可以说,正是翁帆的出现,延长了杨振宁高质量的生命。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真实人生,了解到他的科学成就和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