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两学钢琴陆陆续续也学半年了。练习不够勤快,进度也比较慢。 从最初的兴趣,到后来的“强制”性教学。我经历了一个常见而且典型的陪孩子学习过程。
当初为什么让他们学钢琴?一开始是因为他们兴趣,其次是家里有一台现成的钢琴。其实,学钢琴之痛苦是早有耳闻的。孩子和自己能不能坚持?如何请到好的老师?这些思前想后考虑了很久,抱着不要求考级的心态,和孩子约定好:一'开始了就不要轻易放弃;二'每天都要碰琴,一遍两遍也好。
首先,刚刚启蒙阶段,选择一个教学认真,专业过硬,和脾气够好计较温柔的老师是我的选择标准。还好,我们的钢琴老师天生正面管教。
其次,妈妈也需要一起学习。因为以前学过尤克里里又爱唱歌,天赋不算太差,所以前期指导没有问题。通常大人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强,学得会比孩子快。刚好可以弥补孩子前期的懈怠,拉动他一起前进。
如果说学琴苦,那么陪着学的人,更苦,尤其是我要自己学一遍陪两次,经受两次折磨。如果说平时再有耐心,基本上在陪琴的当下都被消磨殆尽了。所以这时候适当调节放松很重要,不要强迫,可以暂停等状态好了再来。不要随便用兴趣这个理由让孩子学钢琴,一旦开始,就不要随便用没兴趣这个理由让孩子放弃。
虽然才是刚开始,可我深刻意识到,学琴的过程绝非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一种对孩子和家长自身修养和价值观的再造。
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孩子学会如何专注如何认真听,如何变让我学到我要学,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爱上音乐。而家长在如何规划孩子的成长路径,如何科学的陪练,如何及时解决孩子的各种畏难情绪等等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的一次次上课、练习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中慢慢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