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你认为的自信是什么?是自我感觉良好,是自豪和对自我感到满意对吗?如果我们把自信定义为自我感觉良好,是不是就会想方设法消除自己感觉不好,摆脱痛苦,摆脱失望。

其实可能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自信是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感受,相信自己的感觉,就是不论自己有什么感受,都能感到自在,不论有什么感受都能做自己。这来自贝姬博士的《看见孩子》。

自信不是当你的工作丢了,别人还劝你不要难过,可以再找新的,而是你确实伤心,甚至气愤,还带一些羞愧,这些感觉不应该被抹杀,被纠正。

自信不是摔疼了,父母告诉我们,不疼了,不疼了。而是我的膝盖都摔破了,我感觉到痛,这种感觉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清楚自己确实是疼。

自信不是我取得了好成绩,不是老师说你真的很棒!不是同学说你很厉害,不是父母说你很聪明,不用别人来证明我很好,而是我自己内在感觉自己很棒,自己遵从自己的真实感受。

所以,自信是自己感受的真实表达,是内心对自己的接纳或肯定。

那孩子的自信该如何建立呢?做法或话术是什么?

1.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他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接纳自己的所有感受。

如你的小孩不想练琴了,接纳孩子的感受会说,你觉得学的内容有些难了,这很正常;而不是说是你喜欢的啊。

2.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问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感兴趣的是不仅仅他思考的结果,更有思考的过程。让孩子有这样一种自我信念:我内心里的东西是有趣的,有价值的。

3.内心世界重于外在表现。重视孩子的感受、个性特征和想法,而不是外在的成就、结果和标签。

如关于孩子的学业,内心世界的东西是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孩子对某科目的兴趣,外在表现就是考试分数或成绩评级,成绩最好或最差的标签。

4.你最了解你现在的感受。如别的孩子不跟你的小孩玩,你可以说“你感觉到很伤心和失望,你有这种感觉很正常。

一句话,自信就是建立自己的内在信念,不受他人左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