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游记:避暑山庄

“一座避暑山庄,半部清朝历史”。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共耗时89年才完工,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7.5个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向往有朝一日亲临承德避暑山庄,来探究这座神秘的皇家庭院。这次借参加北京怀柔长城马拉松途经承德的机会(参加沈阳马拉松后一路过来),目睹避暑山庄的风采。9月18号下午两点半,我带着两位女士(男同伴振海因感冒在酒店休息),三人结伴前往避暑山庄。我们在“丽正门”的入口购票进入(每人130元),避暑山庄分为四个游玩区域,分别是宫殿区、山峦区、平原区和湖泊区。首先我们来到宫殿区参观,宫殿区地处避暑山庄南部,地形平坦,紧邻湖区,占地约10.2万平方米,布局严整,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居住及举行典礼的核心区域,是紫禁城的缩影。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建筑风格朴素典雅,现为避暑山庄博物馆,陈列大量清代宫廷文物。

一、正宫:主体建筑群,分“前朝”“后寝”九进院落。澹泊敬诚殿为前朝主殿,相当于紫禁城太和殿,用于举行大典;殿内楠木大柱不施彩绘,保持原木本色,彰显朴素庄重。后寝的“烟波致爽”殿为皇帝寝居之所,咸丰帝曾在此驾崩。

二、松鹤斋:乾隆年间建,供太后居住,寓意“松鹤延年”,融合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园林特色。

三、万壑松风:康熙帝行宫,因宫前万株松树得名,用于批阅奏章、读书;乾隆帝继位后更名为“纪恩堂”,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

四、东宫:原为庆典场所,后毁于战火,仅存基址。

参观后宫殿区出来后,就是山峦区的乘车点,我们购买景交中巴车票(每人60元),就上车去游山峦区的景点。山峦区面积约443.5万平方米,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75%,最高处海拔510米,与湖区、平原区相对高差达180米。景交中巴车途中会经过三个景点,分别是“四面云山”、“二马道”和“青枫绿屿”。景交中巴车驶入山峦区域后,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前行,山路蜿蜒曲折,坡度大且弯道急。路两旁杂树丛生,林荫遮道,一闪而过的景观若隐若现,林地中不时出现的几群自由漫步的梅花鹿和树枝上灵动的小松鼠,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景交中巴车行驶一段崎岖的山路后,我们抵达了环山游的第一个景点:“四面云山”。我们三人随着人流,登上一处山峰,只见一座十六柱单檐攒尖顶方亭映入眼帘。亭前的导览牌介绍道:“此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坐落于避暑山庄的最高峰,造型简明而不失大方。康熙帝曾亲笔题额‘四面云山’,寓意其四面环绕的云雾之美。登临其上,四周的山色云烟缭绕,仿佛置身于一片幻境之中。据说,当年几位清朝皇帝常来此登高远眺、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墨宝。站在“四面云山”亭中四望,天空湛蓝如洗,白云轻盈地漂浮其中,峰峦叠嶂,山色青翠欲滴。四周松林挺拔秀丽,空气清新宜人。甚至能透过山峰的缝隙,远眺到承德市区高耸的楼宇。

参观好“四面云山”景区,车子继续前行,翻越山坡,抵达了第二处景点“二马道”。这里的“二马道”,即是清朝时期驻守避暑山庄宫墙的军队巡逻时所走的通道。下车后,我们看到标识牌上刻着:“……宫墙外原先设有54座堆拨,每座堆拨驻扎八旗兵10人,而宫墙上则设有供军队行走的上下马道和错马的平台。这一设施的设立,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庄重。随后,我们三人沿着一条青砖铺就的斜坡登上了宫墙。山庄的宫墙采用不同颜色和不规则的石块修建,远看其花纹似虎皮,因此又被称作“虎皮宫墙”。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虎皮墙,全长10公里,宛如长城的缩影,承德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小长城”。

车子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山峦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青枫绿屿”。这是一组位于悬崖边的清幽院落,周围松枫环绕,古典雅致。院前以篱笆为墙,西、南两面通透,虚凉自生。当年康熙帝因喜爱这里的枫树美景,便将庭院命名为“青枫绿屿”,并赋诗一首:

石蹬高盘处,青枫引物华。

闻声知树密,见景绝纷哗。

绿屿临窗牖,晴云趁绮霞。

忘言清静意,频望群生嘉。

当我们通过庭院,站在“青枫绿屿”位于悬崖边的城墙上时,只见周围松枫环绕,古典雅致,可远眺棒锤峰并俯瞰整个避暑山庄。还可以远距离欣赏和感受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普宁寺、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等众多寺庙的雄伟和庄严。

小布达拉宫
须弥福寿之庙
普宁寺
殊像寺
安远庙
普乐寺

避暑山庄平原区位于湖泊区北侧,东临宫墙,西至山脚,北接山峦区,南连湖泊区。占地约180万平方米,由草坪、林地和河流组成,仿蒙古草原风貌设计,是清朝皇帝举行赛马、狩猎和民族会盟的场所。核心主要景点包括:

一、万树园:原有28座蒙古包,最大御幄蒙古包(直径约24米)为皇帝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现部分恢复为度假区。

二、试马埭:皇家赛马及狩猎区,体现草原文化。

三、永佑寺与舍利塔:汉式佛教寺庙,舍利塔仿南京报恩寺塔,为园内标志性建筑。

四、文津阁:中国四大皇家藏书阁之一,仿宁波天一阁而建。

五、春好轩与绿毯八韵碑:春好轩为点缀草原的园林建筑,绿毯八韵碑为康熙御制碑刻,记录山庄历史。


结束宫殿区、山峦区和平原区游玩后,我们来到避暑山庄的最后一个区域:湖泊区。我们三人购买了画舫船票(每人70元),每艘画舫可以坐80余人,在三位艄公竹竿撑划下,画舫慢慢的在湖面上滑行。湖泊区分布于避暑山庄东南部,总面积约62公顷(占全园11%),由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西湖及半月湖八处水域构成。湖泊区著名景点包括烟雨楼、金山岛、如意洲、月色江声、水心榭等,这些景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北方建筑的雄浑,是山庄的核心景观区。

画舫第一站上岸游玩金山岛,这里的布局仿江苏镇江金山,岛上有金山亭,登顶可俯瞰湖区全景。金色佛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兼具汉藏建筑风格。作为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景“天宇咸畅”和第十二景“镜水云岑”的实景载体,金山岛承载着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智慧。岛上现存康熙至光绪年间匾额7块、碑刻3通,其中“皇穹永佑”匾为国内现存最大康熙御笔真迹。

画舫在三位艄公竹竿的撑滑中,继续前行。第二站给我们上岸参观的景点是著名的“烟雨楼”,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主体为双层五间楼阁,匾额为乾隆御笔。其青杨书屋、对山斋等附属景观与澄湖烟雨共同构成“乾隆三十六景”之一,影视剧《还珠格格》曾在此取景。

此身若得长居此,不向瀛洲问路遥。

避暑山庄藏古意,烟雨楼头画不如。

风摇荷盏承清露,雨打芭蕉和玉声。

暮鼓晨钟穿雨幕,梵音渔火两朦胧。

琉璃瓦上流光碎,翡翠帘边燕影斜。

檐角飞云衔远岫,湖心倒影浸楼台。

阶前点滴皆成韵,叶底玲珑自有情。

回廊九曲通幽处,石径苔痕印履痕。

四围山色临窗活,十里湖光绕槛明。

我们乘坐画舫最后一站是“热河泉”,“热河泉”地处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系统的核心水源,泉水从地下涌出后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最终汇入武烈河。大约在七千万年前,这里曾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形成许多裂缝,地面上的水通过断裂渗入地下,经地温加热水温升高,再由深处涌出,便形成了热河泉。热河全长700米,泉侧立有刻“热河”二字的巨石,为标志性景观。我们上岸后,在热河泉周边逛了一圈后,即从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门出去,结束了避暑山庄的游玩。

我们回到希尔顿花园酒店,与另一位同伴振海汇合后,四人一起去承德的一处“江苏会馆”品尝淮扬菜,这也是我们四人在承德的最后一夜,明早我们就要启程去首都北京,开启首都的旅程。(游记待续)

备注:部分内容和图片载自百度

2025.09.18随笔于承德





康熙帝题写的"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美景胜西湖",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山庄的独特地位与自然风光,被誉为避暑山庄的象征性描述。

在湖光山色间邂逅诗意清凉,让心灵休憩于历史与自然的和弦"。


每一砖一瓦,闪耀古人匠心光芒,诉说着不朽传奇。

清风拂面来,尽享山庄之宁静,忘却尘世烦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