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河北省值得一去的地方):
热河
承德最初不叫承德,叫“热河”,源于境内一条奇特的河流:春天河水泠泠,夏季浮蘋点点,冬天薄雾蒸蒸,水流涌动,北方寒冷气候下依然不见冰凌,确是一番奇景。
热河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收录于《大英百科全书》),由数十个泉眼喷出的泉水形成的水流还没有淌过百米,就汇入了附近的澄湖。与其说是河流,倒不如说是泉水。
(避暑山庄湖区东北角的热河泉)
之所以冬季也不会结冰,是因为热河形成于七千万年前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丰富的地热资源造就了深层高压温泉,使得冬季时水温还能达到8℃,形成了清泉脉脉、雾霭蒸腾的仙境奇观。
18世纪以前,热河周边是蒙古人的牧马场,人烟稀少,只有一个几十人的小村庄孤零零地扎在此处。然而处于京城和蒙古草原的过渡带,清朝王室前往木兰围场打猎的时候(清朝前期,皇室每年都会到此狩猎,称为“木兰秋狝”),总会路过这里的山水,也许被气候风景和热泉奇观所吸引,决定在此建一座行宫,既可以消夏理政,又方便木兰秋狝,于是,从1703年开始,经过了八十九年三代君王的悉心打造,汇集了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一座辉煌宏丽、气象万千的皇家宫苑拔地而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中国四大名园(其他三座是拙政园、留园和颐和园)之一,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精致,风格典雅;北京的颐和园也属皇家宫苑,湖光山色,气象宏大;但如果要评出哪一座园林最值得一去,我会毫不犹豫推荐避暑山庄,因为你能在其他三座园林中看到的景观,几乎全部能在避暑山庄看到。
比如苏州园林中以假山闻名的狮子林,被乾隆皇帝“移植”到了避暑山庄的文园;颐和园中有万寿山和昆明湖,万寿山上有座佛香阁,而避暑山庄三面环山,山上有包括“小布达拉宫”在内的外八庙(实际上有11座寺院),庄中的湖水更是形态各异,有澄湖、如意湖、银湖、镜湖......
(避暑山庄的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
实际上,避暑山庄是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大(有两个颐和园之大),景观最为丰富的园林。它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南侧的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中部的湖泊区洲岛错落,楼阁点缀,层次分明;北部的平原区地势开阔,绿草如茵,森林茂密;西北的山峦区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从东到西布局有蒙、藏、维等民族建筑风格的多座寺庙。
(山庄北侧的普陀宗乘之庙模仿布达拉宫而建,俨然一幅雪域高原画卷)
在避暑山庄,你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景观,可以看到苍莽开阔的蒙古草原景观,可以看到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景观,可以看到崇山峻岭的西北多山景观......依山而建的藏式佛寺甚至画出了一幅雪域高原的画卷,可以说,除了大海和雪山,中国从江南到西北的胜景都浓缩在了避暑山庄,真可谓是: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
可见皇家出手就是不凡,古代哪怕是富商巨贾,在营建私家园林时,顶多堆些假山,凿些小池,能把一地的山水变小装在自家院中已属不易,而避暑山庄几乎把整个华夏胜景都囊括了进来,形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72景(康熙定名36景,乾隆定名36景),这是怎样的气魄和手笔。有人说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的写实画卷,写实的不仅是景色,也是那时昌盛的国力。
下面我们就走近避暑山庄,感受一下康乾盛世的胜景。
避暑山庄有九门,其中位于正南的丽正门初建于康熙年间,为九门之首。门上建有城堞和阙楼,门额为乾隆御题。“丽正”二字出于《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意思是:帝王只有像日月依附于天、植物依附于土地那样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统治天下。
(丽正门)
(德汇门:位于丽正门东侧,是被称为“卷阿胜境”的东宫之门)
进入丽正门之后看到的是午门,面阔五楹,开三门,如今门内的宫阙是避暑山庄博物馆,中门上悬挂着爱新觉罗.启功题写的“避暑山庄博物馆”。
博物馆原先是清帝理政休憩的场所,分为前朝和后寝,现如今陈列着清代的钟表、挂屏、瓷器、珐琅等文物,可以在其中感受深厚的清代皇家文化。
清朝皇帝对西洋钟情有独钟,外国使节投其所好赠送了不少精美的西洋钟给皇帝。康熙皇帝尤其喜欢西洋钟,他热爱西方科学,在内廷设置了“自鸣钟处”,学习钟表的机械原理,仿制西洋钟表,传统的日晷、滴漏等计时工具逐渐被取代,到乾隆时,内务府成立了做钟处,专门为宫廷制造钟表。
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些精美的西洋钟,分享给大家:
(18世纪英国的铜鎏金山羊表)
(18世纪英国的铜镀金龙马吐水洋人打钟)
(18世纪英国的铜镀金砗磲玻璃盆景音乐表)
(18世纪英国的铜镀金三人自鸣钟)
博物馆中有一殿正中挂着“澹泊敬诚”的牌匾,为康熙帝御题,“澹泊”出自《易经》之“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意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此殿是清帝举行重大庆典、接受百官朝觐以及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博物馆的万岁照房中也藏着一块珍贵的匾额——“海藏持轮”,为乾隆御题,寓意佛教经典如大海精神,主持世世轮回,法轮辗转相传,普渡众生。这块匾额特别的地方在于“藏”字的左边部首被故意去掉,意为“放下武器,天下太平”。这块匾额原装在宗境阁上,抗日战争时期,宗境阁毁于战火,这块寓意和平的匾额幸存了下来,向人们传达着过往的教训。
万岁照房后属于后寝,后寝的中心是烟波致爽殿,此殿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之首。殿内陈设富丽典雅,有佛堂、御座和寝室。这间殿中发生了很多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事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咸丰皇帝逃到避暑山庄,在此殿下旨批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追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是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咸丰死后,慈禧和奕䜣在此策划了辛酉政变,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
烟波致爽后面是云山胜地,这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八景,这座两层楼上没有楼梯,需凭借楼前的假山蹬道上楼,一楼是戏台,二楼是佛堂。
博古观后是万壑松风,连接着宫殿区和湖泊区,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这里曾是康熙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和召见官员的地方,康熙晚年又将孙儿弘历(即乾隆皇帝)安排在此读书学习。
下面我们去湖区逛一逛。
湖区面积不小,路径繁复,分为东线、中线、北线等线路,避暑山庄最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
往东步行约百米,看到一条石桥上耸立着一榭二亭,亭台两侧有各有一座牌坊,这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八景的水心榭。
水心榭,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在水中高台上的房屋,榭下有水闸八孔,四周碧波荡漾,风景如画。
站在水心榭上,向西可看到通往月色江声的木拱桥环抱于清脆垂柳之中,向东可看到文园狮子林矗立在田田荷叶远方,美不胜收。
(木拱桥)
(文园)
优美的景色恰如水心榭一南一北两座牌坊上的匾额所书:睛霄虹亘,远碧鲸横,圆嵩澄霞,阆风涤翠。这些词语是乾隆对此景的赞美,据说乾隆喜好文墨,一生作诗近万首,虽然旷世名作不多,但还是很有文采的。
东过水心榭来到了文园,这就是上文提到的狮子林所在地。
之前在“苏州”一文中提到乾隆南巡时对苏州狮子林情有独钟,于是下令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都仿建了狮子林,不过圆明园中的狮子林早已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这座狮子林虽然也遭到过毁坏,好在修复及时,保留了初时的景观,使人们在北方就可以欣赏到江南园林的美好。
文园西北侧不远处是月色江声,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门殿五间,门额“月色江声”为康熙御题。“月色江声”四字出于苏轼《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月色江声西南为冷香亭,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主殿静寄山房是清帝书斋,后殿莹心堂和堂后的湖山罨画是皇帝静修和下榻之所。
在这样苍翠欲滴、小径通幽的环境中读书和静修,夜赏月色,日听江声,大概是非常享受的。
再往北,来到了避暑山庄一处有名的胜景——金山。此景是仿江苏镇江金山而建,金山岛上亭台殿阁以长廊相连,错落有致,主体建筑上帝阁是当年帝后祭祀玉皇大帝的地方。
金山北侧又有一景——香远益清,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前殿五间,康熙御题“香远益清”,取意周敦颐的《爱莲说》。后殿三间,名“紫浮”。两殿前后临池,中间遍植重台、干叶等名贵荷花,每逢夏季,红莲怒放,翠盖凌波,不胜清幽。
再往北,就是热河泉了,很多游客在此手捧泉水,拍照留念,是山庄必打卡的地方。
(热喝泉水流过木桥,汇入澄湖)
至此,我们从东线绕湖半圈,来到了平原区,湖区还有不少胜景没看,不着急,先来看看平原区的“草原风光”。
东北角有一座永佑寺,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清帝祭祖礼佛的地方,取“皇祖永佑,社稷万年”之意。寺内立四通石碑,殿中供诸佛菩萨,楼前有舍利塔,宝顶鎏金闪烁。灯塔观览,四外横野平空,令人胸襟开朗,灵悟顿生。
永佑寺西侧是一片蒙古包集中区,里面可以观看实景表演《梦入避暑山庄》,讲述了乾隆皇帝接见土尔扈特部东归首领渥巴锡的故事,展示了大清和蒙古的历史文化。
平原区西部和山峦区交界处有一座旷观,旷观以西是古松参天、炎暑生凉的松云峡,以东是佳木葱茏、溪流潺潺的梨树峪,远眺碧草连天,群山环抱,美不胜收。
旷观南侧为文津阁,建于乾隆三是九年(1774年),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是乾隆为贮存《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的园中之园。
再往南,可以看到草地树丛中布局精美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景唤作“石矶观鱼”。
石矶观鱼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一景,亭子依山临溪,溪边巨石平坦如砥,是清帝余暇时垂钓观鱼、静思赏荷的地方。
这里的景色颇有禅意,远近泉声和石矶观鱼的楹联凝练浪漫地概括了美景之美:
往西南,有一座石桥,两侧的牌坊上写着“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这分别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三、三十四景。
双湖夹镜源自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此是山庄内最大的一座堤桥,湖内种植着敖汉莲,是观荷的好地方。
长虹饮练与双湖夹镜对峙,每当雨过天晴,彩虹横空,将湖水染的五彩缤纷,长虹倒影湖中,景色蔚为壮观。
再往南来到了芳园居,至此已经绕着湖区和平原区走了一圈,接下来我们将从中线的芝径云堤踏上湖心小岛,避暑山庄的标志性建筑——烟雨楼就在那里。
途中会经过一座叫“环碧”的小岛,岛上有东西两院,岛屿四周碧水环绕,恰似美玉镶嵌湖中。
沿小径继续向前,来到了无暑清凉,此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景,康熙称此处“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
小洲上还有诸多这样诗情画意的建筑,每一个名字都透着诗情画意,在穿过延薰山馆、水芳岩秀、沧浪屿,绕过般若相、清晖亭、澄波叠翠后,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烟雨楼。
烟雨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98年的《还珠格格》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当年乾隆南巡时,看到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晨烟暮雨,非常喜欢,就命画师临摹,并在避暑山庄青莲岛上仿建。
我去的那天正好下雨,雾气缭绕,细雨连绵,当真是烟雨楼外有烟雨。
以上是走近每一处景观所见,当站在远处眺望湖光山色时,避暑山庄更显秀美和大气。
绿树红亭在濛濛烟雨中相依相偎:
荷叶垂柳在潺潺溪水间顾盼有情:
草原上立着宏丽的楼阁:
碧湖中游着鲜艳的画舫:
近处的碧水倒映着翠绿,远处的烟雨空濛了山色:
绿树下、翠草中,小松鼠在机警地赶路,梅花鹿在悠闲地觅食:
最后,我们去山庄的山峦区转转。
山峦区比较大,大部分游客会选择坐车游览,在几个主要的景点停车观景,可以看到布达拉行宫景区的普陀宗乘之庙(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
以及须弥福寿之庙(仿日喀则札什伦布寺而建):
还可以看到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等寺院,它们环山而立,一起构成了避暑山庄周围著名的外八庙。
在山庄东北,远方的安远庙和普乐寺之间,可以看到一座棒槌状的山峰突兀地耸立在山巅,当然,这样坚挺的形状可以赋予很多不同的想象,最为人接受的是它像一个古时洗衣用的棒槌,于是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
(下图左上为磬锤峰,右下黄色的建筑为普乐寺)
这样形状奇特的山峰在承德不止磬锤峰一处,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去见识一下承德另一处鬼斧神工——
双塔山
其实在去承德以前,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过双塔山的照片了——手机自动推送的屏保、“星球研究所”的美图都出现过这个奇观,只不过当时都是粗略浏览,没有细究它到底在哪里。结果来到承德后,在旅馆墙壁上贴着的旅游宣传图中,竟又看到了这对“双胞胎”,忽然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两座山峰形成于何时不得而知,下细上粗的形状为什么能稳立不倒甚至扛过地震(唐山大地震)不得而知,为什么两座山峰轮廓如此相近不得而知......诸多的神奇让双塔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闻名于世。
1300多年前,契丹人在顶天而立的双峰顶上修建了两座古塔,双塔山由此得名。清朝时,康熙更是将双塔山命为承德十大景之第一景。可见这座大自然神工和人文装饰造就的奇观自古及今都是引人入胜的景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围绕双塔山曾修建过云梯,游人可以登上山顶近距离观看辽代古塔,后来为了保护文物,云梯被撤,如今只能从远处眺望,神秘更添。
(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古塔的细节,塔身有些破败,洞中供奉有佛像)
两座古塔的形状不一,也有说一座是佛塔,一座是禅房。原先两峰相连,坡度平缓,人力易攀,在山顶修建了由佛塔和禅房组成的寺院。后来经过流水渗透、侵蚀和风化作用,山体中间崩裂塌落,形成了上丰下锐的两座山峰。南峰较矮,30米,北峰35米,如两兄弟并肩而立。
双塔山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山下有一块石头状似乌龟,被称为“金龟石”。它不是人工雕凿而成,而是北峰上的七块巨石自然脱落堆积而成。每当夕阳西照,石龟通身一片金黄,故称“金龟石”。
沿着山路走到远处,从特定的角度回望双塔山,可以看到石龟在山脚下虔诚地跪拜,此景称为“金龟拜塔”。
在双塔山景区绕山而行时,可以从低到高、由远及近地从不同视角观赏双塔山。
在南方观看时,较矮的南峰日食般遮住了北峰,双峰合为一峰,双塔呈现重影,在翠木和黄亭上孑然而立,沧桑守望。
从西侧观看时,双峰轮廓相似,个头略差,如形影不离的兄弟,戴着古朴的冕旒,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又如浓情蜜意的情侣,在静谧的林海山谷中,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漫步在蓊郁的山色中,奇特的双塔山固然让人不住回眸,但就近的苍翠中所隐藏的怪石奇观,也让人目不暇接。
比如下面这处景观叫“骆驼峰”,山峰起伏的曲线酷似一头巨大的骆驼,昂首向西,傍晚时分,夕阳照射下,又像晚归的骆驼,称为“驼峰夕照”。
下面的石头叫“官才石”,因形似一口棺材而得名,不要以为名字晦气,古人认为:白日见棺材,寓意升官发财。
望月洞,看似是一处普通的山崖,实际上随着距离角度的不同,这个通透的山崖会呈现满月或月牙的形状,尤其是日落、日出的时候,与太阳遥相辉映,被称为“日月同辉”。
下面图中上方的石头叫“鳄鱼石”,好像一只鳄鱼的头露出绿色的水面。
试剑石,表面平整如碾盘,中间一道裂缝把巨石一分为二,似刀劈斧剁,传说吕洞宾在江淮斩蛟之前,曾在此试剑。
除了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双塔山上的野生猕猴也是一大景观。
游人多的时候,猴群就从山上树林间三三两两聚集而来,母猴抱着小猴,小猴躲着公猴,强壮的大猴嘴里叼着一个水果,脚上还攥着一个水果,体型稍小的只好等公猴吃饱了、走远了,才敢凑近乞食。
吃饱的猴子坐在远处的枝丫上,耷拉着腿,一幅悠闲的状态,大概也是在欣赏双塔山的奇观和美景吧。
双塔山景区入口处还有一座博物馆,展出了塞外行宫秘史和辽代文化遗存,从中可以了解为什么契丹人要在山上修建双塔:
契丹人以习鞍马、善骑射著称于世,在契丹建国前,他们盛行树葬和焚骨,建立辽国以后,在汉文化的影响下,筑墓入殓逐渐兴盛,丧葬礼俗日趋完备。双塔山在辽代隶属中京道所辖,是契丹与汉族的杂居之地,巍峨的高山常使契丹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认为高山是通往上天的路,是祖先灵魂的住所,因而对其十分崇拜。双塔山顶的辽塔就是契丹民族为崇拜神山而建。
盆景
承德之旅,有如欣赏一盘盆景。
盆景是在小小的盆中微缩再造大自然的美景,缩地成寸,咫尺乾坤,秀中藏奇,奇中毓秀。
承德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北雄南秀集于一体的避暑山庄自不必多说,高原的信仰佛寺、塞外的森林草原、江南的园林山湖,构成了盆景之秀之繁;磬锤峰的一柱擎天、双塔山的比肩高耸,点缀了盆景之奇之峭。自然的神工和人力的伟功共同塑造了这盆让人叹为观止的盆景。
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再往北不远处,真正的草原就铺展到一望无际,草原上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茂盛葱郁的森林;在城市的混凝土森林中,武烈河穿流而过,河中小洲密布,河畔小山起伏,像端坐的佛陀,像桂林的山水。
(武烈河和罗汉山)
山水所围的是承德缤纷的夜色。
武烈河上的大桥五彩斑斓:
桥上有通明而不招摇的灯火:
一盆装备夜光城市的山水盆景——这就是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