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是教师的本,如果没有优质高效的课堂,先进的教法,前沿的理念都是空谈。
如何提高教师课堂的效果和质量,能不能找到一种标准,让观察课堂有模式,有方法,有节奏呢?
能不能课堂观察中有文化的元素在其中呢?能否通过一节课的观察,不仅仅让观课老师有变化,而且上课老师也要有不一样的收获?
让经过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观察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应该极其重视的事情。
一、目前学校教研活动的现状
每周固定时间固定人员进行固定模式的听评课。每次听课听课老师坐在教室最后面,全神贯注的和学生一起看讲课的老师,关注黑板上的板书和授课教师的一言一行。评课的时候,授课者无比谦恭的拿着笔和本,准备记录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无论是不是有道理,都要全盘接受,不能有任何辩解,让授课老师有这样的感觉:经历了45分钟的忐忑不安,听到的多是恭维的假话和卖弄水平的批评。评课讲假话,听课任务化,作课形式化成了一些学校教研活动的常态,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不会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会让老师们对教研的态度大打折扣。
如何让讲课的老师不再顾虑,不再怕上课,怕评课呢?
如何让听课老师也能积极参与到公开课的思考、探究上来呢?
如何让我们所有参与的老师能够通过一节公开课得到课堂教学的启发,并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影响呢?
最近这些年和老师们一起读了崔允漷教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结合自身的课堂观察实际情况,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了让教研文化与课堂观察融合在一起,老师们了解两个词语的涵义。
二、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
陈大伟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对课进行了这样的分类:根据动机和目的,一是调查课堂现状,寻找未来改革方向的调研性听课;二是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课;三是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磨课;四是讨论和交流课堂现象,研究问题和改进教学的议课。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我们平常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多是听评课,听课结束,几位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多是指导,语言也多是“我建议这节课的这个地方应该这样上……”“这节课的优点有这些……”在观课议课中,我们提倡参与者首先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在课堂上,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然后参与者再围绕这些事实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把课中的现象拿出来讨论,讨论的对象是现象而不是具体的授课老师,会让讨论的氛围更加和谐,这是议课的状态而不是评课的模式,是议论是商量,而不是评价,判定。
如何让观课议课能够有模板和标准呢?我们依据陈大伟教授设计的基于案例研究的观课议课记录表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拿着这样的一张观课议课记录表,进入课堂,进行观课,随后填写,然后进行议课,达到听课者和讲课者都能有收获的效果。
三、观课议课表都说明
1、有讨论价值的课堂和教育故事
在郭红梅老师的《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课中,我们寻找了这样的讨论现象:
(1)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郭老师引入课的时候是以学生制作的一段视频《关于中国火力发电的发展》引入新课的,又将课本中的火力发电的一张流程图做成了视频,六分钟,还没有进入到重点知识的突破,在讲原电池的四个条件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探究了。
在这段课程现象叙述的过程中,我们的语气是平和的,完全用一种“如果这堂课我来讲,我会怎么样呢?”的心态去陈述,是一种谦虚的,愿意学习的口气进行学习的。
(2)在郭老师探究Cu放在稀硫酸中不反应,Zn放进去有气泡冒出,加入外电路之后,Cu也有气泡,让同学们猜测原因是什么的时候,学生提出了Cu变活泼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讨论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结果的时候,预测问题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的问题。在描述这些现象和教育故事的时候,有一些技巧,如果这种现象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就把这种理想的结果说出来,如果效果不理想,就描述现象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授课老师感觉温暖,不至于在教研会上成为别批评的对象。
2.蕴含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和教育难题
笔者和陈大伟教授就表格的使用和理解有过深度的交流,在这个版块的设计上,是和第一个版块相辅相成的。基于这些现象和故事,要揭示或者表达什么样的启示,通过共同的探讨,解决什么样的教育难题。
在上述的讨论现象中,我们根据引入课使用两段视频,用了六分多钟的时间,引出课堂时间的分配问题,保证重难点的突破上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在问题2中,我们讨论了关于课堂语言的规范。这些都是老师上课过程中有意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学习的。
3.相关启示、问题和疑难的见解
结合版块一和版块二,我和我的小伙伴安静的写下关于自己看到的现象后,自己的看法,如果这样的现象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中,我会怎么处理。这其实是目前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同理心”,任何事情用同理心去看待,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书写好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教研会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也是这次教研会的热点。
4.授课教授的认识和见解
有主持人将我们的问题规整好,提炼出共性的问题,然后提出来,有郭老师来谈谈她的看法。她告诉我们,之所以用了两个视频,第一个是学生自己做的,中国发电的历程如此宏伟,她感觉很震撼,要让其他学生感受一下中国电力的伟大,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观课者和授课者经过了四个回合的讨论,授课者谈到自己课堂的场景,观课者谈到如果在自己课上如何处理,郭老师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将第二个视频直接用一个流程图来展示,可以节约两分钟的时间,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在问题2的讨论中,观课者谈到如何将课堂问题拆解,以保证根据学生的认知猜测出可以验证的结论,保证语言的规范化。版块三和板块四是互相融合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见解,理直气和,义正辞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以同理心说话,每个人都抱着我向对方学习的心态去讨论,气氛是热烈而和谐的。讨论结束后,每个人的表格上都是满满的,主持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第五个版块
5.议课的建构
根据大家的讨论,在这一步是拔高的,我们不仅要实践,还要在实践中总结出策略、思想和观点。例如,关于课堂时间分配这一环节中,根据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十分钟法则,每一个环节都创设一个有效有趣的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要有“最近发展区理论”做支撑,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难,让学生踮一下脚尖,蹦一蹦可以够得着。
当议课活动结束的时候,观课者又提出了101技术在课堂实验中的截屏效果特别好,信息技术和化学课堂如何融合,在哪里融合的问题。观课议课不是一定要找缺点的,是要找到让我们学习的地方。
经过私下沟通,我们八个人组成一个观课小组,授课教授无私而勇敢的贡献自己的课,议课者真诚而用心的谈自己的心得。这样的观课议课活动真正的走入了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个人都打开自己,倾听别人。
做有效的教研活动,做真正的观课议课,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