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品水浒:从“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距离重温《水浒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期间将《红楼梦》又重新看了一遍。

早就有这么一个感触,早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但我害怕洋洋洒洒下来过于情绪化,不能得到充分理性的分析,所以我有一个习惯:凡是想法很多的时候,就暂时放下,沉淀一段时间,再重新分析和判断。

于是提笔来写,时隔已久。

水浒108好汉

我始终认为,水浒108位英雄的结局,在“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那一刻,就注定走向悲剧。

/1/ 宋江说,要为兄弟们谋个好出路,他心心念念的好出路就是等着朝廷有朝一日看到他们的好处,下旨招安。

看到宋江卑躬屈膝的嘴脸,想起当初晁天王晁盖和他明显的分歧,就明白晁盖为何一定要死,他不死,水浒有可能不成悲剧。

在晁盖那里,既然逼上梁山,就干脆一条道走到黑,大丈夫为国效劳不一定非要一官半爵,扫奸除恶也是江湖好汉的乐事,活得快活,没有迫害。

既然已经被逼上梁山,既然已经落草为寇,就不应后悔做贼。

而,在宋江这里,逼上梁山只是权宜之计,暂时委屈一下当个贼寇,通过除暴安良来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决心,最终朝廷一定会看到我们的良苦用心,一定有机会东山再起、委以重任。

一个,是向天地向自己证明自己;一个,是向朝廷向权势证明自己。

/2/ 没有一条道是注定正确,把黑道走成白道,未尝不可。

哪一个英雄不是曾经披肝沥胆、效忠朝廷,想着为国做事、光耀门楣,但在那样一个蹴鞠的混混都能爬上太尉官职的朝代,谈黑白分明有何容易?

奸臣当道,错的绝不仅仅是奸臣,更大的问题是在昏君。并不是宋江说的那样,君王只是被蒙蔽了,贤君如果在世,哪里会容忍奸臣横行霸道。

一条道行不通,换条道走,条条大路通罗马。

选择了,又犹豫又痛苦又后悔,回头了, 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何必呢?

吃回头草,草的滋味从来没有变过,你又何必执着于固步自封,仿佛除此之外,天下无草?

我欣赏无论何时何地,从来不走回头路的人,因为当初验证“此路不通”的时候曾经绝望过,没必要掉进同一条陷阱、重蹈同一次覆辙。

如果脚下的路明明走得还不错,偏偏有人说不如上一条路,我们不是回头踌躇,而应该继续大步向前,走自己的路。

/3/ 你想步步退让保个周全,他们认为斩草除根的“你死了”才是周全。 所以,“忠义”有毒,毒的是愚忠愚义。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换做太平盛世,应该是功勋卓著。

只是他身上最大的短板,束缚了他的眼界,他只看到“忠义”这一条道路,他自始至终也只认可这一条道路。

他把自己光耀门楣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朝廷身上,完全寄托在皇上的赏识上,全然寄托在加官进爵上。

希望在别人身上,别人让你东,你不敢西,如此,何谈尊严,何谈抱负?

宋江一度以为自己是为兄弟们好,认为鲁智深、武松、李逵他们强烈抵制招安是不识大体的表现。

他把朝廷当神,朝廷把他们当狗。

没有永远的刺字,却可有永远的贼寇。何况在奸臣那里,你的委曲求全并不会换来他们偃旗息鼓,你的深明大义并不会换来他们感恩戴德。

所以,招安的原因并不是看到梁山的好,招安的目的是为了“坐山观虎斗”,看着梁山和方腊好汉们自相残杀。

征讨方腊过后的幸存者宋江、卢俊义、吴用他们几个,最后难得一官半职,却一个也没有逃过高俅的毒手。

希望本无所谓有和无,寄希望于别人等于自断后路。

真正的忠义,应该在自己内心深处,在多样化的选择,在从不寄托于人的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全文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
    嘿_周小鱼阅读 5,268评论 0 19
  • 2010北枝花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梁山泊最初出现在读者面前时是山东济州管下的一个水乡,方圆八百里,中间宛子城、...
    2010北枝花阅读 5,805评论 1 1
  • 文/烟云深处 读《水浒 》,最恨的人不是昏君,不是奸臣,而是宋江。记得当年看《水浒》连续剧,李雪健把宋江演得惟妙惟...
    烟云深处阅读 9,136评论 12 33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周一的时候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结果听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消息:姥姥身体不行了。当时我...
    疯小丑阅读 2,682评论 5 2
  • 小玉在近而立之年,认识了小李,两个大龄剩男剩女,也没什么花前月下,不久就结了婚组成了小家庭。看上去条件很一般的小李...
    朴朴儿阅读 3,24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