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俚词,编入名贤之目;有怀倩笔,能舒幽怨之心。——题记
旧词
世俗一:立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燕等状,插于妇人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恬胜”,“彩胜”。辛弃疾《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世俗二:端午
1——采芦苇叶。陕西人用它包粽子。开始用刷子清洗煮好的芦苇叶,细长的叶子均匀铺开成扇子的形状,整整齐齐摞在大竹笼里。
2——包(三角)粽子。棱角分明。几片叶子,一碗糯米,几颗四季豆,外婆轻轻一拧一绑,一个棱角分明的三角粽子就包好了。在编者的梅江老家是包四角粽。
不当。不好。
(粽子)煮烂。与包粽子松紧有关系(编者注)
咕嘟咕嘟。灶膛里飘出松木香,在蒙蒙雾气中添几根柴火,拉一拉风箱,安谧而美好。
耐心。缺乏。心痒痒。软磨硬泡。掀开锅盖,吹散雾气,看到锅里的水花直冒泡,像一座座小山峰,忍不住拿根筷子戳几下。
火候。不熟,夹生。
4——挂艾草。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将艾草挂在门口和窗台上。
5——戴香包。挂到衣服的扣眼上。香包精致得连针脚都看不到。
捶背石。
6——戴(五色)彩绳。放在雄黄酒里浸泡,浸泡好后,戴在小孩子手腕和脚腕。
7——抹雄黄酒。用筷子蘸上雄黄酒抹在小孩子的眼耳口鼻上,寓意孩子今年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8——吃热粽子
香甜。出锅的香喷喷、热乎乎的粽子撒上糖,加上鼻尖萦绕香包的香气。
过世。
勤劳。质朴,不敷衍。
一粥一饭、一针一线。
潜移默化。
珍惜。包容。爱。
不急不缓。不骄不躁。踏踏实实。
注:本篇词汇主要摘自于作者代荣撰写的《外婆家的端午节》